【本報訊】今年是高考生及文憑試生同時入大學的雙軌年,不少自資院校趁兩批畢業生有升學需要,盡收學生,除嶺大及港大屬下自資學院,理大屬下香港專上學院(HKCC)亦超收700名學生,逼爆班房、打印機不敷應用、部份兼職老師經驗不足。關注副學位大聯盟指屢爆院校超收,反映「自我監管」失效。
記者:歐陽子瑩
嶺大兩間社區學院及港大附屬學院被揭今年分別超收3,500及1,500人,本報日前向其餘四間資助大學,包括浸大、理大、城大及中大屬下自資學院查詢,了解學院在12/13學年取錄的學生是否比預期多,發現各學院收生人數由1,440至4,700不等,四間學院均表示人數與預期相若。
但理大香港專上學院(HKCC)涉隱瞞超收。學院於今年2月曾公佈,為應付逾十萬名學生同時畢業的龐大升學需求,將增加學額至4,000個,最終近四萬人報名,學院收生達4,700人。本報日前向學院查詢為何超收,但學院未有回覆。
增聘兼職教師難保質素
於HKCC西九龍分校修讀副學士二年級的吳曉彤表示,今年校內學生明顯增加。據她了解,較受歡迎的酒店管理課程,新生較去年增加一倍。她表示,學生毋須要到外面上課,但部份班房全日被佔用,根本難以租用,打印機亦不敷應用,經常排長龍。身兼學生會副會長的她指,為應付增加的課堂,學校請了不少兼職老師,部份教學經驗不足,質素缺乏保證。她認為,學院應限制收生人數,以教學質素為優先考慮,特別是銜接資助大學學位有限,副學位學生付出高昂學費,升學卻越來越無保證。
關注副學位大聯盟召集人馮偉華認為,隨着升中人口下降,院校面對市場萎縮,趁今年有兩批畢業生便盡收學生,卻準備不足,「透支咗先去租地方同請兼職補救」。他認為政府現時對自資院校支援不足,又以私人市場為由不作監管,院校收生無限制,目標是「唔蝕錢之餘有錢進貢大學」,罔顧學生利益。馮認為政府既然在金錢上協助院校興建校舍、作學費貸款等,便有責任及權利監管院校,教育局亦責無旁貸,應擔當好統籌角色,作人力預計及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