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帝主導的通識教育? - 左冠輝

美帝主導的通識教育? - 左冠輝

「中文大學的通識課程,由美國一個基金贊助並協助撰寫教材,教學方向實際上已由該基金主導。」有這回事?今天報載,浸會大學薛鳳旋教授主政的當代中國研究所接受中國社會科學院委託,出版了一份《香港藍皮書》,在談論教育的一章內,指大學設通識教育「擠壓」正當學科,「實際上方便了大量西方價值侵入學校」,接着以中文大學為例,乃有文首之言。老杜「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詩人氣質,只覺可敬可愛。大學研究所則理應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驚人之語可休矣!不過這也許就是研究「當代中國」的必然成果。
三年前我忝幸在中大中文系教兩堂通識課,第一年教的是「中國文化與文學」和「香港文學欣賞」,都是前已開設的課程,我不過略為修訂了大綱。去年南郭先生厚起臉皮,毛遂自薦,建議開一門新課「俠義精神與文學」。課程大綱和內容都是閉關構思的,先提交中文系審議,再送大學的通識教育部批核,一兩次技術修訂後便通過了。接着撰寫教材、製作上課用的幻燈片,諸如此類,忙了好久,甚麼贊助和協助也沒有,也從來沒有想過會有。以我所知,中文大學眾多教通識課的老師情況亦大概相同。新課的反應不錯,同學都很投入,辛苦一點何足道哉。中文大學的通識教育有幾十年歷史,從前我是只聞其名而不知其義,這幾年卻親身體會,感受殊深。所謂「大學設通識教育擠壓正當學科」,真是胡說八道得可以!以我的經驗,大多數同學都很認真,尤其是那些非文科的學生,不少人且坦言中學時根本沒有機會認識中國文化和歷史,遑論文學。班上有些學生確然連基本的中國文史哲知識也茫然不知!孰令致之?
至於「教學方向實際上由基金會主導」也者,不是無知,便是只憑臆度,懶做工夫,典型的與人謀而不忠。中國科學院可會覺得所託非人?中大的通識課程分學系開辦的和書院提供的,近來還有一些大學的基礎課程,所有課程都由通識部的委員會審視監督,沒有「無私、團結、進步」的黨指揮,很難統一思想。中大通識的發展和方向亦一向公開,如何及幾時「由基金會主導」?懇請薛鳳旋教授賜告。本人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識我者當知我毋須亦不會為中文大學說項。以事論事而已。

左冠輝
中大中文系通識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