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種餐廳叫早餐店,清晨開舖中午前打烊,獨沽一味做早餐。香港無,一來租貴,只做半日生意划不來;二來生活節奏急促,上班族只能匆匆吞個包,就算放假,也寧願睡晚點直接吃午飯;brunch這個字進口後,「skip早餐」這事顯得更理所當然了。
以下三人,堅持起得早吃得好,視早餐為一件神聖的事。姑且稱他們做早餐派。
記者:劉嘉蕙 攝影:黃子偉、周旭文、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自由撰稿人Kitty
每天約九時起床,自製早餐兼做埋food styling,拍下惹人垂涎照片連載於自家早餐面書(www.facebook.com/breakfastparadise),以「每天都要吃早餐」為人生宗旨。
起得早 吃得好 影得靚
一天之始,要起得早吃得好之餘,對於Kitty來說,還得加上一項,影得靚。
她開了一個面書頁,天天上載早餐照:早餐自己整,還預備餐巾旗仔小動物做food styling;相片用單鏡機拍,光線不夠時會補塊白色反光板;家中長備士多啤梨藍莓或芒果,為畫面點睛。Kitty說,做早餐不煩,採訪當日請她示範兩道懶人早餐,不用開火開鑊,番茄芝士貝果(bagel)和水果乳酪杯,製作30秒搞掂,花時間的是styling,女孩子嘛,講究色彩配搭,用花布包bagel也要玩layers,製成品繽紛可愛,cafe賣過30元也應該有市。
是自由撰稿人,早上起來,家人返晒工,獨個兒在家佈置早餐就更隨心寫意,「早餐是一天最重要的一餐,多吃無妨,因為有一整天去消耗,我喜歡吃過早餐才開始一天活動,感覺比較好。」她做的早餐以西式為主,最常做的是貝果,會去city'super買定一大包,配料不離番茄芝士蛋,重點是靚,「見到靚食材就買嚟試,牌子口味沒有偏好,最緊要影出嚟靚。」天天做天天拍,功利的香港人問:「晨早搵嘢嚟搞,有咩得益?」最多贏來書友幾個like,但能以一件快樂的事開展每一天,也是種幸福吧。
台灣朝聖 巧遇盧廣仲
自言以往跟大部份香港人一樣是「啃包族」,三、四年前開始想為早餐整色整水,或者因為,嗯,緣份到,「我一向愛做手作仔,做了一堆餐墊杯墊,想找機會派上用場,便想不如為早餐拍照。」剛好盧廣仲唱早餐歌(在《早安晨之美》大唱吃早餐有多好!)唱到街知巷聞,她是粉絲之一,種種因素驅使,她開始為早餐熱血起來。
在香港迷早餐也許是寂寞的事,去到有早餐文化的台灣,她有如得到解放,「到埗第一件事,是看酒店附近哪裏有早餐店。」城中知名早餐店,她盡可能都去拜訪,「華山市場有間叫阜杭豆漿,每朝五、六點就有人龍,最少排半個鐘,為了吃它的厚餅夾蛋,我試過清晨五點起身衝去排隊。」厚餅塞進口的一刻,好像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
但以上還不是她的頭號breakfast moment,真命天子發生在幾個月前,她在早餐店遇上教主盧廣仲!「他在電視節目介紹過一間叫KOHI的餐廳,我跟着去,竟然剛好見到他在埋單。不過佢好似驚過我哋,好快走咗!」像果粉遇上Steve Jobs (啋!)、文藝青年遇上村上春樹,早餐派能在早餐店撞見盧廣仲,都算光宗耀祖了。
孖人廚房 Caleb & Joshua
八十後孖仔,從美國回流,與兩名好友合作賣加州紅酒,更自拍短片《孖人廚房》教人紅酒配美食。每朝定必六時起床,吃過早餐才開舖。
買有機蛋炒奄列
口痕友會說,唓,唔使返朝九晚六開OT,我都有心情慢慢食早餐啦。那我們來看看《孖人廚房》大細孖Caleb和Joshua的例子:他們做自己生意,堅持每朝九點半開始營業,下班時間不定,訪問前一天就有檔private dinner搞到半夜。即便如此,孖仔每朝六時起床,風雨不改。
距離上班時間有三個半鐘時間,他們會覆電郵、上健身室,然後坐下來好好吃一個早餐。
記者請孖仔記錄四天早餐內容,兩人四天共八份早餐,有中有西有齋,基本上沒有一天「頹食」,大孖Caleb吃較多,「所以我肥啲囉!」要是你認不出雙胞胎誰是誰,留意他們吃些甚麼也不難猜到。
孖人早餐,有時自煮:他們家附近有個有機農場,平時會去買有機蛋做炒蛋或奄列;像所有番書仔,他們做得最多是pancake,早前又在雜誌專欄開個早餐系列,教人煲粥做腸粉,「食早餐,我們不會吝嗇,想食就食多啲,之前看書說一日三餐比例應該是四三三,早餐最豐富,我完全冇辦法接受拮盒燒賣當早餐!」Caleb說。「好多歐洲國家的人,都是早餐超豐富,午餐或晚餐吃得輕巧,現代人普遍吃得太多,應該要調節比例。」Joshua補充。
回想早幾年在美國讀大學,二人習慣睡到下午兩、三點,「早餐」是凌晨吃的,「我哋有鋪早餐癮,溫書到半夜一、兩點會突然想食早餐,即是有蛋有煙肉那種,就會開車找All Day Breakfast來吃。」
大孖Caleb早餐日誌Breakfast Diary
細孖Joshua早餐日誌Breakfast Diary
要贏人先要早起
返香港創業,要與成功人士看齊,二人自我訓練成早起族,「有次同黃源順(傳媒人)食晚飯,到差不多時間,他就說累了要回家,才知道他習慣早起。」Joshua說。「主要是受前輩薰陶,後來我們又發現CEO全部好早起身,像Steve Jobs、Tim Cook,睇書都有提到,早起身贏人好多。」Caleb說。
將生理時鐘調校過後,二人都覺得精神好了,清晨覆工作電郵更有效率,也終於有時間好好做運動,「我哋食咁多,不可以不做運動;平時收工clubhouse都關門了,要做運動惟有早起。」Caleb更發覺自己越起越早,「有時五點幾醒了,就乾脆等看天黑轉天光一刻,會覺得今天好有動力,好正。」
但廿幾歲仔,誰會早睡早起?後生流流早瞓會冇朋友。「係呀,平時跟朋友食飯,望見個鐘十一點,就想返屋企瞓覺,朋友會話:『唔係呀哇,今晚預好夜喎。』我最驚聽到呢句!」港式哲學,趁後生要搏,不吃不睡是為捱得,乃職場道德,他們不認同,「有些人天生睡很少就夠,或者到半夜才有靈感,人人唔同,我們剛好不是那類人,需要瞓夠六個鐘。我覺得身體有說明書,你要知道如何使用,如果你天生唔捱得都走去捱,到四、五十歲,問題就會出現。」Caleb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