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型人,morning-type person,指習慣早起的人。
在外國,早起被視為成功象徵,美國頭幾家大公司CEO就是好例子,於是人人瀏覽健康討論區,問如何可以起得更早。何為之起得早?早過全世界起床又可以做些甚麼?
不談理論,請看以下三位人辦。
記者:劉嘉蕙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晨型人熱潮
講晨型人,不得不提日本醫生稅所弘,他是提倡晨型人的先驅,推出相關著作逾10本,更擔任早起心身醫學研究所所長。晨型人的口號是「你的未來,決戰早晨」,稅所弘指出,夜貓子生活會對自律神經、循環系統與呼吸系統構成損害,最多只可撐到30歲;而投入晨型人生活,早睡晨起,才是促進身體健康及工作效率的長遠之計,也是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共同習慣。受稅所弘影響,日本越來越多人關注晨間活動及早餐市場,網上甚至有「早晨應援團」出現,幫助網友記錄起床時間,提供早起建議,相關概念也在韓國、台灣等地流行起來。
晨型生活之益處:
1. 晨間閱讀,頭腦清晰,吸收力強。
2. 減少生病,改善體內循環。
3. 配合晨間運動,更能有效維持體重,避免脂肪囤積。
4. 早睡早起是免費美容法,有助改善氣色,保持年輕。
早起心身醫學研究所網址(日文):www.hayaoki-shinshin.jp
蔡東豪:把黃金三小時調早
先界定「晨起」:參考日本早起心身醫學研究所定義,假如早上九時上班,七時半至八時出門,那麼平均六、七時起床,只能算「早起」,早於這起床時間平均約個半小時,即約清晨四、五時起床,才是「晨起」。
在專欄中提到自己「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的蔡東豪,是標準的晨型人。自言未聽過有關晨型人理論,十幾廿年前已開始這種生活,晚上九至十時就寢、四時起床,「選擇四時起床,沒有特別一件事觸發,是我自己從生活經驗中計算出來的結果。」跟一般人一樣,他需要六至七小時睡眠時間,「大部份香港上班族可能十二時睡覺,把九至十二時定為私人時間;而當你問大家那三小時做過甚麼,大部份人的答案都是me me磨磨、睇吓電視、揭吓報紙,簡單說就是唔知做過乜。選擇四時起床,我睡得一樣多,最大的分別是把私人時間調到清晨。」蔡東豪說,就客觀環境而言,清晨四至七有幾件事不能做,「不會看電視、冇人同我吹水、也不可有太大動作嘈醒家人,換來一個絕對清靜的時間,完全無人騷擾,我可以集中精神覆email、看資料寫專欄。」蔡東豪現時在報紙雜誌有逾千字的大專欄,而身為上市公司CEO,他也需要準時在辦公室出現,決定晨起後,他沒有睡少了或延長工作時間,只是將三小時的效能提升至最高,「我的四至七好用過人家的九至十二。」
改變作息時間,說來容易,實際操作還需要幾方面配合。譬如說,早餐,吃不吃呢,落街食又未開門,「我不會煮早餐,通常太太會為我準備一份餐點,早上我自己叮熱吃。」晚間應酬活動也自然絕迹,「平均一個月一兩次應酬,朋友知我生活習慣,通常太夜的活動都不會叫我,真的不能避免的話,如飲宴,我去一去就走,到咁上下都開始攰。」
Pink:清晨的能量最純淨
找個案時我設定一個條件:晨起須出於自決,因為返早班住得遠而侷住四點起床不算,平日早起放假會放肆大補眠者也被摒除在外。所謂晨型人,要有意識地視晨起為生活習慣。
像Pink,幾年前她是財經記者,返下晝,放十一、二點,收工食消夜,平均三、四時就寢,早上十時起床睇市。難得放假,睡到不知時日,「那時住劏房,開不了窗,沒有光線,不小心就會睡足一天,精神卻恢復不了。」
2009年她去印度靈修,當地ashram(靜修院)清晨就有人打坐、五時開始誦經,她練成四時起床梳洗,在晨光中打坐,「從靈修角度,打坐冥想最好在全世界起床前做,因為人一多,腦電波就雜亂,清晨的能量最純淨。」她的體會是,即使睡一樣的時數,早勝於晚,感覺明顯更清新,「試過夜瞓,早上八時起床,攰好多,也較難入定。」返香港,她住長洲,每朝五至六時起床,用兩個半小時念經做瑜伽打坐耍太極,「做足全套」才八時多,還有一日時間慢慢搣。以往做記者時間不夠用,現在充裕自在,「最享受看日出,聽雀仔叫、望海,被大自然包圍感覺好好。」許多人等退休才有此閒情,她早起兩小時就有。
現在她照舊有社交生活,不過會建議朋友約早點,盡量讓她搭十時半船返長洲。朋友見她神清氣朗,想學她早睡晨起,她也樂於分享小秘訣:減少雜食,特別是甜,「都市人點解咁難起身,有時是因為吃得太多,消化系統無得休息,起床時就容易覺得攰。我現在茹素,吃得很清淡,有時碰了甜食,第二朝起床真的會特別辛苦,停食一天就見效。」
林日曦:提早開工免騷擾
林日曦大概是創作界少有的晨型人。沒固定工作時間的他平均七時起床,寫專欄交歌詞的日子,早到五時。無稿一身輕的假日,也睡不過九時。
許多創作人都是夜貓子,他自言沒有捱夜體質,一定要睡得飽才寫得出,另外他有一大弱點,易分神,這點記者有體會,林日曦回覆電郵之快,應該是歷來受訪者中數一數二,「易分神在這個世代特別容易成為悲劇,因為干擾太多了,又上網、又whatsapp,想無人騷擾,惟有實際點提早開工。像五、六時這些鐘數,夜瞓的人終於瞓了,要返工的又未起身,可以集中精神。」從床上彈起來,他不會走去晨運吃早餐,習慣把握半夢半醒的狀態寫作,覺得靈感特別流暢。
他現時幾乎日日有專欄要寫,加上久唔久一篇歌詞,比一般五天工作的上班族更勤於早起,偏偏合作夥伴都是夜貓子,他早睡變異類,「我通常十二點至一點瞓,但作曲人會半夜打畀我,初入行時為免對方尷尬,惟有扮清醒聲。現在學精了,會跟別人夾好下午傾嘢,半夜有人打嚟就唔聽照瞓。」
中外晨型名人
蘋果CEO Tim Cook
標準工作狂,清晨四時半開始發公司電郵,五時健身,每天第一個到達公司。Tim Cook的上手Steve Jobs則約六時多起床,在家工作一會再回公司上班。
南韓總統李明博
這位童年曾賣火柴賣壽司的總統,每朝四時半起床,運動一小時,閱讀一小時,風雨不改,更常於八時前召集官員開會。
前美國總統大小布殊
老布殊四時起床去跑步,六時出現在辦公室。兒子小布殊(圖)則大約六時四十五分上班。兩位前國務卿鮑威爾及賴斯也是晨型人,前者六時上班,後者四時半起床健身。
台灣歌手盧廣仲
憑《早安晨之美》唱紅中港台,出名早睡早起愛吃早餐,2010年破天荒於早上十時舉行小巨蛋演唱會,鼓勵歌迷早起。去年再破紀錄,清晨六時於西門町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