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會樓王涉嫌在政府打壓樓市措施生效前成功偷步套現,樓王自謙敏感度追不上媒體,奮勇解畫。
樓王說,在放售兩個樓盤之前,並不知道政府會出招,行會另兩位成員也撲出來作證。這原是審死官的事情,收不到通知,一代樓王難道還收不到風?連麻木的樓蟻,都聽出了政府在落力吹風,必有後着。而且,樓價屬民生最大事,有關政策,從醞釀到落實,竟然都沒讓行會成員貢獻一點點意見,那麼,當初找了大大個樓王加入行會,養兵千日竟然用不上一朝,還有甚麼意思?這一澄清,難免讓大眾以為行會成員的職責只是集體負責為政府說好話。
樓王說,為擔當行會這份義工,已有言在先,會賣掉不超過一成的樓宇資產,留作養家之用。這話聽在患了貧富懸殊症的大眾耳中,實在太敏感了。養個家要千萬現金,這比養個小孩要四百萬那個廣告更傷人心,沒資產在手的人簡直不用過日子了。何況,作為資深樓市分析員,怎麼會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不動產上,流動現金緊張到手停口停,又,坐擁近百樓盤,不留幾個收收租?這個理財水平,坐行會一席,實有損公信力。不過,最信不過的,還是養家這說法。
樓王又說,行會這份工是義工,這倒是大實話。早在上任前,樓王已宣佈火耗歸公,會把行會六萬月薪捐出。只是,做了善長,也不能恃着心口有個義字,就可以釋除貪圖「小」利的嫌疑,擺出一副「我來,是捱義氣,你們還想我怎麼樣」的姿態,塞住天下悠悠過敏之口。而且, 非樓市分析員都知道,偷步的話,志在套現,再候低入貨, 及時售樓多出來的七萬元差價,捐不捐出來意義不大。樓王說法,越說越敏感,越多文章可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