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名七日大初生女嬰,懷疑從母體感染李斯特菌,一度入住東區醫院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其母在剖腹產女前,曾間歇發燒,子宮及胎盤也有感染症狀。當局曾派人到產婦家檢驗環境及食物樣本,未找到該菌,感染原因未明。今年累積有關感染個案達22宗,為08年列呈報傳染病以來新高。 記者:梁麗兒
衞生防護中心在傳染病直擊指出,女病人上月8日於東區醫院腹剖產女,當時懷孕滿36周。女嬰出世後第四日發燒,轉往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其血液及腦脊液樣本找到李斯特菌,顯示該菌入血及上腦。女嬰接受抗生素治療後情況穩定,現留醫普通病房。
調查又指,女病人上月4日起間歇發燒,一度懷疑子宮感染。化驗指胎盤有膿腫等發炎情況,但樣本未能找到李斯特菌,女病人已出院。她分娩前無外遊,丈夫無症狀,個案仍在調查。本港由2010年至今,每年分別有6宗、13宗及22宗有關感染個案。本港過往也曾有嬰兒從母體感染李斯特菌。
避免食奶類食物與冷盤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估計,女嬰早已在胎盤感染該菌,致出世後病發。李斯特菌為「病從口入」傳染病,未經徹底消毒的奶製品,如奶類及芝士均為高危食物。生冷食物也可滋生李斯特菌,常見為鳳爪、熏蹄等冷盤。孕婦將細菌「食落肚」後,細菌一旦入胎盤會大量滋生及走入胎兒,嚴重可致胎死腹中。李斯特菌宗數上升,他估計與港人飲食及外遊習慣有關,籲市民小心飲食。
該中心又分析前年至上月中,共59宗退伍軍人症個案,患者介乎41至88歲,其中5人死亡。該中心抽取病人及環境樣本作流行病學分析,意外發現24個相關水塔中,有10個水塔有退伍軍人桿菌,另在26個浴室或水龍頭樣本找到該菌。對比27名病人的呼吸道帶菌樣本,卻只有7人的相關環境樣本有菌,惟雙方的桿菌基因排序不脗合,未能證實感染源頭。
此外,一名46歲婦人證實感染偶發性克雅二氏症,病人今年4月起發病,之前無接受手術或醫療程序,感染途徑未明。她上月中,因尿道感染致敗血症死亡,尿液找到大腸桿菌及腸球菌。另有一名56歲男子懷疑因接觸生豬肉而感染豬鏈球菌,為今年第6宗個案。男子每日要穿梭中港兩地工作,上月病發入院,情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