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龍尾告急,大埔區議會昨拍板支持盡快興建人造泳灘,但環團繼續揭發該處水質極劣,不宜游泳。除了經常出現紅潮外,也是水母繁衍場所,容易螫傷泳客,沉積物中又含大量有毒化合物,令聚居的織紋螺「變性」,影響人體免疫系統。環團促當局正視水質,煞停工程上馬。
記者:梁德倫、蔡建豪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早前抽驗龍尾的織紋螺,發現全部出現異變,部份雌性螺更長出異常發達的雄性生殖器官,相信是該海域的沉積物含大量有害的化學物三丁基錫所致。
中心科學經理張瑪珊博士稱,三丁基錫廣泛用於漁船外層油漆,防止貝殼類附吸船身,但該化學物早已被認定對人體有害,直接接觸會致皮膚敏感,攝取過量更會令免疫系統失調。
常見水母 泳客易被螫傷
龍尾一帶早於60、70年代時是畜牧區及工業區,中心指地下水含大量硝化物,流出吐露港後產生優養化作用,令海水藻類大量生長繁殖。中心總監程詩灝引述環保署資料,指1980年至2011年期間共錄得840宗紅潮,當中四成都在吐露港出現,可見該海域並不適合建造泳灘游泳,「紅潮係肉眼見到個海變色先有記錄,即係話數字係低估咗,成個吐露港都係好適合藻類生存」。
中心又指,龍尾經常見到水母,其中一種名為獅鬃水母的,體長更逾10多米,泳客很容易被其螫傷;若政府為建泳灘而全面清理水母,則會帶來生態破壞。
程詩灝指人造泳灘的工程許可證,只要求泳灘須於附近的污水渠接駁完工後才可開放,卻一直忽視整個水域環境根本不適宜游泳,促請政府停工。
大埔區議會昨開會力撐建灘,民建聯區議員黃碧嬌在會上自爆,因大埔區泳池多人使用,令其兒子未能暢泳,故多年前提出建人造泳灘的建議;她昨又動議要求政府盡快興建泳灘,最後在建制派議員全力護航下以20票通過議案。
土木工程拓展署土木工程處副處長李鉅標指,泳灘的設計方案可略作修改,但不宜推倒重來,因為整個方案已經過多項法定程序。他又指上月中截標後會於90日內批出標書,意味工程不日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