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上月中率先向市場派定心丸,直言「有信心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中國10月官方和滙豐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雙雙延續升勢,經濟師認為第四季度經濟回升增添勝算。
中國國家統計局和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下稱CFLP)昨公佈,10月官方PMI升至50.2,略高於50的臨界值,告別前兩月的萎縮狀態。同日公佈的滙豐10月PMI雖仍處於萎縮區間,但較上月大幅回升至49.5,創八個月高位。
定單改善 出口挑戰大
CFLP特約分析師張立群表示,新定單指數、新出口定單指數、採購量指數繼續回升,反映企業去庫存活動基本結束。他預計未來經濟增長將結束回調,出現小幅回升。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稍早的政策放鬆逐步發揮作用,帶來新定單的增長,進而推高10月的PMI,不過,出口前景仍充滿挑戰。與中國PMI的明顯改善形成對比的是,全球其他經濟體的10月PMI大多不太樂觀。Markit美國10月製造業PMI初值51.3,略遜於市場預估,日本則降至46.9,為18個月來最低,歐洲國家包括歐元區PMI均處於萎縮區間,且多遜於預期。法興銀行中國分析師姚煒指,近期出口穩定,但也沒有明顯好轉,中國PMI的好轉,其實主要還是內需拉動,靠基礎設施建設。由於9月中國消費、投資和外貿等宏觀經濟普遍好於預期,工業企業利潤也由跌轉升,市場之前已普遍認為中國經濟開始企穩,最新的PMI再次鞏固了這一觀點,但對於中國經濟前景,分析人士仍普遍持謹慎態度。瑞穗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從資料來看,至少可以說是企穩了,但未看到大幅上升,仍需密切關注出口和房地產投資兩個因素的變化。由於經濟回穩狀況仍未非全面,因此屈宏斌預計當局將維持當前的寬鬆政策,以此刺激內需、抵禦外部環境的疲軟,未來幾季經濟增速將逐漸恢復。
人行本周淨投放3790億
PMI顯示經濟回穩,但市場資金仍緊張,人行為令市場資金保持足夠流動性,昨日通過7天逆回購和14天逆回購操作分別注入580億元和1150億元流動性。這意味着本周累計向市場淨投放3790億元資金,創下單周淨投放紀錄新高。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的預期也趨於樂觀,路透在公佈首三季度宏觀資料後對27家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第四季度經濟增速料反彈至7.7%,今年全年增速亦為7.7%,到明年則將升至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