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上市公司保利達資產控股有限公司轄下子公司、本港冰業龍頭的香港製冰及冷藏有限公司捲入集體貪污案。消息指,冰廠負責人吼準公司高層甚少巡廠查賬的漏洞,聯同大批員工「食夾棍」,每袋食用冰由原本三至四元,暗中多收食肆一倍價錢,近半年騙去公司近360萬元貨款。《蘋果》直擊蠱惑員工涉嫌「呃錢」實錄,發現公司價單與送貨司機的貨單價錢大有出入,保利達高層承認已將事件交廉署調查。
記者:陳達浩、麥超億、劉漢權、邱錦綉
香港製冰及冷藏有限公司(下稱香港製冰),為本港四大製冰公司之一,是製冰業龍頭,但在食用冰市場,佔有率僅一成。據悉,本港市面一袋10公斤的食用冰約15至20元,香港製冰一年前大舉進軍食用冰市場,以優惠價3至4元一包冰促銷。
蠱惑員工有高層撐腰
不過,有前線員工爆料,指香港製冰採取底薪加佣金制,每部運冰車有一司機及一跟車,司機負責運貨兼任營銷員,月薪10,500元,跟車月薪8,200元,每部車一天賣出400至800包冰不等,每包10公斤,每包冰向公司交回3至4元,當中每包兩元給司機及跟車各一元作佣金,以每天只賣出300包冰計算,司機每月收入都有18,000元左右。
「雖然人工已經唔錯,但邊個會嫌錢多,由於公司制度缺乏監管,令人有機可乘」。該員工指,公司制度有漏洞,司機交回公司的貨單,只需寫上「多少包、多少錢」,不用詳述客戶名稱、地址及電話,即使香港製冰發現有問題,欲追查每名客戶實際訂貨數字也無據可查。
於是,大批蠱惑員工開始夾計搵着數,瞞騙公司以每袋3至4元出貨,實質收取客人5至8元,從中「落格」3至4元,一個月侵吞54,000元(以每天銷售600包冰計算),「有員工睇唔過眼,認為咁樣係呃公司,向高層反映,結果冇人理」。
他表示,這班員工背後有公司高層撐腰,而且曾有人向新入職員工暗示:「唔趁家搵多啲錢,幾時搵呀?母公司唔會理㗎,啲高層唔會落嚟睇。」
該員工稱,大批員工侵吞公司賣冰錢已達數個月,單是11部車參與運作,以平均每天賣600袋冰、每袋吞3元來計算,每月有594,000元流入蠱惑員工銀包中,包庇員工的高層更賺到盤滿缽滿。
記者連日追查,發現香港製冰的員工將冰送入食肆後,只寫底單,不寫面單,底單交客戶,寫上包數、貨款及公司名稱。記者稍後再取得一份香港製冰供應九龍城食肆的食用冰價錢,與貨單上有出入,每家食肆收多1至5元不等,例如「德昌魚蛋」的冰價,香港製冰批給每包5元,但送貨員工索取8元,有3元差額。
記者跟蹤負責該區送貨的阿銘及阿豪一段時間後,昨天下午向他們查問為何貨價有出入,阿銘聞言面色一沉,隨即推開記者離去,其後兩人見記者久等不去,才趨前問﹕「邊個爆料?」隨後又說:「內部已經查緊,我係普通員工,點知查邊個?」記者出示他們開出的收貨據,兩人互望一笑後說:「你張單好耐囉。」記者指是兩周前的單,阿豪打眼色給阿銘,兩人快步離去。
承認已交由廉署調查
記者昨天向香港製冰的母公司保利達資產控股有限公司查詢,負責人方小姐承認,公司已將事件交由廉政公署調查,暫不方便評論。
《蘋果》直擊冰廠員工送冰過程
食肆員工力證來貨價
話你知
港製冰市場 三公司佔九成
根據去年八月新修訂的《食物安全條例》,食用冰塊納入為食物,製冰工廠須領取食物製造廠牌照接受規管。目前本港製冰工廠三巨頭德保雪粒有限公司、捷安冰粒有限公司及蕭邦生雪有限公司瓜分近九成巿場,而香港製冰及冷藏有限公司則佔餘下約一成巿場。業界透露,製冰最注重衞生,製冰用水、過程至貯存的倉庫均須做足衞生措施。而製冰需要的機器體積大,製冰過程會釋出大量水蒸氣,巿區工廠大樓未必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