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江出生在遼寧台安縣桓洞鎮一個叫十八戶屯的小地方,當地曾出過一個名人,即民國早年聞名全國的人物張學良(圖)。只不過張學良是「含金鑰匙出世」,但張德江則出生貧寒,童年生活辛酸,家中要細糧換粗糧,才夠一家充飢。因交不起學費,張德江8歲才讀小學。
家貧遲入學 愛打球多夥伴成政治隊長
18歲中學畢業,張德江到吉林汪清縣羅子溝公社太平大隊第七生產隊插隊。該村老會計邢錫國透露,張愛打藍球,「每天勞動完收工回來,就跟夥伴們去打籃球」。由於有號召力,張被選為七隊知青戶的戶長,後來更當上七隊的「政治隊長」。當地村民路志清曾參加「抗美援朝」,受傷被俘,獲釋回村後被開除黨籍,是當局「勞動改造」的對象。他說,有一次張德江請他去給知青講打仗經歷,「我還以為又要批鬥我,沒想到我講完後,他帶頭鼓掌,對我說:『老路不簡單,真不簡單。』我很意外。走出門外,我止不住流出淚來!」八面玲瓏的張德江,以「高度政治敏感度」和不凡的口才獲青睞,插隊兩年後,被調到縣革委會(文革時的縣衙),做了兩年宣傳幹事和機關團委書記後,1972年獲保送讀大學,入延邊大學學韓語,三年後畢業留校做政工幹部,直至獲省委領導「欽點」,出來做地方官、步入仕途為止。《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