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企業遭拖數急劇惡化

中資企業遭拖數急劇惡化

【本報訊】中國經濟放緩,內地企業於第三季的應收賬亦明顯惡化,當中以基建行業打擊尤為沉重。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上市的中資企業於第三季度業績,應收賬情況急劇惡化;中國經濟放緩正影響內地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據該報統計,剛公佈三季度業績的中資企業當中,有66%的應收賬有按年上升情況。最受打擊的行業是基建相關產業。於內地上市的全球第九大機械製造商三一重工,於9月底應收賬較年初急升83%至210億元人民幣。三一重工解釋,由於環球經濟環境,客戶付款有所延遲。 第一拖拉機(038)的應收帳亦急升169%;中聯重科(1157)亦升了69%。有樂觀一族預期,今年年底前的情況會有所改善,中央鼓勵增長的政策開始發揮效應。滙控經濟師F Neumann表示,這個滯後效應將於未來數月反映出來。另外,亦有分析師認為,內銀股雖然於第三季的逾期貸款只有輕微上升,相信未來資產質素會有惡化。

料今季庫存回穩

報道指,中國經濟今年增速將放慢至8%以下,這將是10年以來最慢增速,然而仍優於國際表現;不少內地企業希望藉着投資來達到雙位數字的業務增長,然而經濟放緩正促使其應收賬飆升。就上市公司第三季報業績仍不樂觀,內地《中國證券報》社論指,第三季業績雖不樂觀但一些積極信號開始顯現。從庫存周期看,非金融企業年內最艱難時期可能已過,第四季度有望回穩,尤其是那些受益於下游需求好轉、率先步入被動去庫存階段的行業。不過,受產能過剩等因素壓制,未來補庫存延續的時間、上市公司業績反彈高度並不確定,不排除出現反復的可能。中國證券報認為,雖然當前上市公司基本面短期內出現一些向好迹象,但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反復仍不能掉以輕心。要擺脫產能過剩的掣肘,應推動企業兼併重組,減少對落後產能信貸支持。為免傷及經濟,去產能不能太劇烈,同時應大力扶持新興產業,培育推動經濟增長新動力,將中國經濟帶入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