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生水底機械人揚威<br>亞洲創業大賽獲獎 港府擬洽購

科大生水底機械人揚威
亞洲創業大賽獲獎 港府擬洽購

【本報訊】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系三名學生,聯手研發可靈活組裝及操作的水底機械人「海神」,成功抱走「亞洲創新論壇青年創業大賽」創新嘉許獎,並得到日本及本地投資者青睞,有意買來檢查及維修水底設施,香港警察及漁護署亦擬洽購作搜救及維修用途。記者:袁樂婷

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系碩士生梁俊彥、陳海林和三年級生何龍德,自小沉迷機械人,大學考進工科,圓了兒時夢。畢業在即,他們毅然決定創業。不過,工科生走進商業殊不容易,梁俊彥自言要「由零開始」,由最初不知商業計劃為何物,慢慢摸索,終能將技術和商業結合,「感覺好奇妙,原來少啲市場觸覺都唔掂!」兩者相輔相成,結晶品就是科大第二代水底機械人「海神」。
「海神」改良了第一代水底機械人較笨重的缺點,操作及裝嵌更加靈活。除了主體外,其餘部份均「易拆易裝」,可隨時按需要更換零件。裝嵌所有零件只需五分鐘,隨後用一部手提電腦便能操作。
另外,「海神」的特製操作衣連接感應器,操作員穿上後,便可遙控「海神」模仿其動作;特製立體眼鏡則連接「海神」的前置鏡頭,「佢睇緊咩,操作員一樣睇到」。

陳海林(左)、梁俊彥(中)及何龍德(右)研發出水底機械人,準備進軍亞洲市場;旁為導師胡錦添教授(左二)及同學吳丹(右二)。司徒世華攝

可參與搜救勘探

他們均希望「海神」造福社會,例如參與海底搜救及勘探、維修水底設施,以及進行學術研究等。為配合市場需求,他們盡力減低「海神」的成本,大部份零件於亞洲的中國內地、印度等引入,小部份自行研發。結果「海神」的原材料只花了十萬港元,是歐美原材料的三成價錢。
他們為夢想而戰,卻並非空有理想。他們認為歐美市場發展已趨成熟,新公司較難打入市場,故決定扎根香港,瞄準「潛力無限」的亞洲市場,最快下年5月註冊公司,提供三種服務:整台「海神」銷售、短期租借「海神」,以及只銷售個別零件。梁俊彥稱,為保質素不會大量生產,會按客戶需要配搭不同零件,設計獨一無二的「海神」。
憑着水底機械人的創新設計和銷售計劃,他們成功躋身「亞洲創新論壇青年創業大賽」六強,抱走創新嘉許獎。該項技術更得到日本及本地集團肯定,有本地英資集團計劃引入「海神」,負責檢查及維修水底設施。香港警察及漁護署亦有意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