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總新CEO薛基輔9月上任時滿腹大計,誓要執行鳳凰計劃振興港足;勢估唔到,首項「任務」便是要「請走」港隊教練摩力克。
有人批評摩帥排陣欠妥,導致港隊0:3敗於大馬;摩帥則批評足總內部人事複雜;球迷就批評球圈人士干預港隊運作……我認為摩帥上任僅帶兵出戰了5場友賽,連一場正式比賽也未踢過,就在人腳嚴重不整下敗給大馬後,判定他能力不足,好像心急了點。當然,畢竟波是輸了,加上作為代表隊教練,排兵佈陣之外,人事關係隨時更為重要。摩力克千錯萬錯,最錯可能是他當日答應擔任港隊教練。
換個教練能變多少?
人總要向前看,摩帥走後,前港隊教頭金判坤回歸風聲甚囂塵上。我對這位南韓教頭亦投以信心一票。本港球圈環境特別,擔任港隊教練除個人履歷,是否認識以至接受本地球壇情況,是必須的。除帶領香港贏取那面東亞運金牌,壓場份量十足外,金對本港球圈運作以至人事關係亦甚熟悉。然而,香港足球面對的問題,換一個教練可改變多少?
香港有很多人愛踢足球,但願意成為足球運動員的又有幾多?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甚至越南近年不斷進步,全是由努力辦好青訓開始,更可能要不計回報,投資10年以上才有成效。然而,香港有多少學童(或其家長)願犧牲娛樂、學業時間,去投入非常刻苦的正規足球訓練?怎樣為香港足球持續提供新血,恐怕是薛基輔找到新任教頭後,更重要、更長遠、更艱巨的任務。
文:方柏翹
now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