噚日公佈業績嘅I.T(999),半年純利1.2億元,按年跌21%。經歷大半年「要錢唔要貨」的割價下,毛利率只跌2.7個百分點,至59.6%,真是有點不可思議。存貨較2月時升7%,當半年前打折下買的衫,前幾星期仲賣緊,Samantha對清存貨進度感到非常不樂觀。
跨國品牌殺入大中華地區大肆搶奪市佔率,代理長期挨打,豈不成另類東亞病夫?
各地近年落力發展本地品牌,新加坡有賣鞋出晒名的Charles & Keith,台灣近期吹MIT(Made in Taiwan)風,打造網上版的ZARA。I.T亦積極發展自家品牌,佔整體收入逾五成。
但I.T能否靠自家品牌翻身,還有暗湧,近排在潮人重鎮開設多間紅極一時的日本潮牌A Bathing Ape專門店,當年一件Tee掛個牌上去賣成千蚊,及後猿人孭上巨額負債,去年I.T以超過2000萬元收購。
猿人能否延續當年的暴利幫I.T賺大錢,Samantha有好大疑問。今次算不算賭得豪咗啲?
Samantha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