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球市值最大銀行工商銀行(1398),繼續展示大型內銀在淨息差、貸款及資產質素等優勢,其第三季純利按季升1%至624.4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幅更達14.9%。證券界指工行季度表現略勝預期,相信市場會續以工行、建行(939)及中行(3988)等大行,作為抗跌性最高的內銀股首選。 記者:劉美儀
計及今年首九個月,工行純利按年升13.3%至1856.02億元,折合港元計約2283億元,相等於滙控(005)去年全年純利1265億港元的1.8倍。昨日內銀股隨大市下跌呈現回吐,工行在業績公佈前,H股收報5.03港元,跌1.76%,全部大型內銀股跌幅皆明顯少於股份制商業銀行。
未提淨息差水平
工行未有披露首三季淨息差水平,只提及期內淨利息收入按年增加16.6%,主因「生息資產規模增長及淨利息收益率上升」。該行公佈首季業績時,亦同樣沒有透露淨息差水平。截至9月底,工行客戶貸款總額按季增加2137.75億元,至86378.12億元,季內增長率為2.5%。
上半年工行淨息差為2.66厘,建銀國際環球金融策略及銀行研究部董事盛楠估計,工行首三季淨息差應較年中水平輕微擴闊1點子至2.67厘,單計第三季,則料微增或持平至2.7厘。另一中資分析員指出,若撇除季內增加結構存款的會計入賬因素,料工行淨息差應按季持平。
建銀評內銀首選
綜觀而言,盛楠認為工行表現「小幅超出預期」,亦符合市場對大型內銀遠較中小行突出優勝的看法,工行會繼續成為內銀股投資組合的首選之一,建銀國際維持對工行「跑贏大市」評級,目標價為5.5港元。
截至9月底工行不良貸款率及不良貸款餘額續見「雙降」,前者較6月底降0.02個百分點至0.87%,不良貸款餘額亦較年中減少3.73億元至747.52億元,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則由6月底的281.4%提升至288.33%。
工行第三季度資產減值損失按季下跌31.6%至62.22億元,按年亦跌17.1%,成為其按季盈利增長的動力之一;上季淨利息及淨手續費佣金收入分別按季增加1.97%及下跌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