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港獨散水 - 盧先亞

好不主席:港獨散水 - 盧先亞

呢幾年學識咗一個潮語,就係單一個「水」字 ,並作動詞用。譬如說:「你唔好水我喎!」意思即係,「你唔好呃我」又或者「呢單刁,俾人水咗!」就好明顯係指某單交易吃了虧。
我不是潮語專家,只是用家,所以未曾考究此用語出處何來,望有識者賜教,惟感覺呢個字形神俱備,尤其是形容最近小城的一些事,配以此「水」簡直係恰到好處。
想說的,就是港澳辦前副主任陳佐洱,繼早前藉新書發佈狠批殖民宗主英國從來都是「寡情薄意」,只把香港當作「提款機」,豈及祖國的「濃情厚愛」。
又話龍獅旗一舉,場面叫人痛心,今日更將此情此景定性為「港獨」,一邊亂扣帽子,一邊曉以大義,並引述另一位前主任魯平的說法,揚言若沒有內地的支持,供水予港,這裏早成死城。
其實類似有關的言論,我細細個都已經聽得多,嗰陣除咗話供水以外,仲有本港副食品嘅穩定供應,都係要多得內地對香港人嘅眷顧,我差點就信以為真,因為在那時候,的確每年都要將一大堆的糧油食品罐頭之類運送回鄉。

買貴水仲被屈忘恩負義

心裏想着,鄉親父老寧捱物資短缺之苦,也要確保港澳同胞的生活水平,此情何堪?不過後來先知,原來鄉下嗰啲官員幹部,佢哋從來都另有門路能夠「自給自足」,至於老百姓,根本就是沒有條件去追求生存以外的物質要求。而在「世界工廠」尚未全力投產之前,那些僅有的出口貨品卻已為國家創造不可取替的外滙來源。
所以國家並不是要養育香港,才輸出食品,況且那還是回歸前早早已發生的事,正如東江水不是為了救活港人才輸送到此。這不過就是互惠互利,甚至於如昨日丘亦生所寫「無拖無欠」的一件事,說不上祖國對我們有多大恩德,正如中電和港燈收咗我哋咁耐電費,難道要市民多謝番佢轉頭?
再者家陣就算要加電費,政府都不得不扮晒為民請命,與兩電周旋一下。但係我哋又點能期望現政府會同廣東省政府或旗下嘅上市公司「廣東水務」企硬。所以購買東江水嘅費用,只加不減,而市民的負擔未有增加只因有公帑補貼差價,講到尾,咪又係港人「包底」。
同理而言,若有人公然倡議政府推行電費津貼以保障市民生活,咁都唔俾人鬧民粹主義同官商勾結,我真係乜都得。
爭啲都唔記得計,同樣的東江水,我哋埋單嘅水費都要係深圳好幾倍,到底係本港嘅「附加工值」真係咁高?又或如媒體幾年前已作報道,超額供港的水只能倒(錢)入海,既浪費食水,復白白虛耗公帑?又或徹頭徹尾只係相關單位「食水好深」?
陸客落嚟買貴嘢就叫振興香港經濟;我哋要買貴水就係「被照顧」。被「水」本已氣憤難平,仲要俾人「屈」忘恩負義,你叫市民點唔心萌本港獨力發展分散供水途徑(簡稱「港獨散水」)的想法。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