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上周五新推的BSD(買家印花稅)及強化SSD(額外印花稅),以遏止過熱樓市,然而,向非香港永久居民或以公司名義買家徵收額外15%BSD,政策存在漏洞及灰色地帶。這些買家可購入原透過公司持有的物業,以擁有物業業權;境外人士亦可透過直系親屬聯名入市,避開BSD。市場人士指,更有一手貨尾已作出相應破解。
發展商:拖慢舊樓重建
業界批評新政策存在漏洞及不清晰地方,現時由公司名義所持物業,仍可以轉讓公司股份形式進行一、二手買賣。而政府出招後僅三天,已有豪宅發展商「拆招」。消息稱,資本策略(497)旗下跑馬地The Hampton,餘下兩伙,每伙涉及億元,據知,發展商將該兩伙單位注入空殼子公司,買家可選擇購買公司,作為公司內轉讓業權方式擁有物業,因而可毋須繳付BSD及SSD,料將成一手市場首個破解新稅制項目。
政府其實有為BSD提供豁免,例如以公司名義收購舊樓重建可豁免繳付BSD,但豁免要求仍未釐清,可能會被投資者用作走法律罅。不過發展商卻認為,BSD降低併購意欲,從而影響供應。
恒地(012)執行董事黃浩明直言,發展商併購舊樓是一項長遠投資,「重建是看將來」,今次政府「落藥咁重」,除整體樓市外,多少都會影響發展商併購舊樓意欲,「市區咁多重建項目」,若無人併購,自然影響供應。恒地又指新措施仍有未完善地方,其中重建項目可豁免15%BSD,條件是有關項目須於指定期內完成重建及發展,但當中一些細節如「指定期內」,究竟是1年還是2年,政府仍未公佈。一個正常併購活動,快則三年,長則十年以上。
新世界發展(017)聯席總經理陳觀展指出,雖然舊樓收購獲豁免,但未知內容,為收購增添不明朗因素,有機會影響樓宇供應;日後收購活動的時間受限制,會增加成本,「發展商都唔希望用多啲額外支出,可能會減少啲收購活動」。
田生(183)指新措施短期對市況影響較大,要一定的消化及冷靜期。由於併購重建時間較長,買賣意欲仍須取決發展商與業主的決定。而高樓價間接影響收購進度,故對政府出招持正面態度。
政府新推BSD存漏洞
1)財團或發展商成立空殼子公司,其後以股權轉讓方式出售單位,可避BSD稅。
2)原本由公司名義持有之住宅,日後可改以轉讓公司形式轉手,同時避開BSD及SSD稅項。
3)內地人仍可透過本港直系親屬或假結婚聯名買樓,不用繳付BSD。
4)可利用併購舊樓名義以公司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