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花繡綾羅360

BIG SPENDER:花繡綾羅360

旗袍是屬於優雅時代的產物,渣打銀行首位女性行政人員、現年76歲的長安企業有限公司主席華慧娜(Vera Waters)幾十年來每天都以旗袍示人,找城中僅有的老師傅劉安慶度身訂做過一千多襲旗袍,現時家中仍有多達360襲收藏,愛旗袍的她,還是捨不得那個逝去的美好時代?

記者:黃子配 攝影:梁志永

走進華慧娜位於半山的千三呎大宅,衣帽間有兩個六呎大衣櫃掛滿了二百多襲色彩繽紛的短身旗袍,紅的、藍的、綠的……每個色系分門別類擺放着,好不整齊。再走進她的睡房,近十呎的大衣櫃又掛滿了近百襲長身曳地旗袍,每襲都細心地用衣物袋套着,出席較隆重的場合才會拿出來穿。
訪問當天華太(原名陳麗冰,婚後隨英籍夫婿改姓華)身穿藍色花旗袍,配上藍色外套,藍色高跟鞋,再戴上藍寶石耳環、戒指,連手鏈、甚至眼影都是藍色,一身可謂「襯到絕」,雖然從頭到腳都是同一色系,但卻沒有一點俗氣,古典優雅,大概這就是旗袍較其他服飾優勝之處。

當華太出席一些隆重場合,但又毋須穿長身曳地旗袍時,就會穿長褸,這件長褸是做的,布料取自一件在馬來西亞購買的衣服,喜歡創新的裁縫把整件衣服剪開,重新拼合花紋,將之改成長褸款,圖案花邊還特意用火燒過,以防「紕口」,由於工程浩大,單是手工費都要數千元。

傳統法則 時尚款式

做旗袍手藝繁複,故此動輒要二、三千元一襲,她的旗袍全都是度身訂做,當中最貴一襲索價逾萬元,眾多收藏中,除有下身收窄的傳統設計,相熟裁縫更為她設計過上身窄、下身魚尾裙襬的中西合璧款式,另外又有部份採用蝙蝠袖的設計。縱使每件旗袍剪裁各異,但細節部份總會按照傳統法則而做,好像鈕扣位置不是前胸單邊斜鈕、雙鈕、就是膊頭鈕,只有花鈕是她的忌諱,「花鈕雖美,但乾洗後通常會變形。」衣領和裙邊的綑邊她一定要與布料同色系,花布料通常會「雙綑」,淨色料就會「單綑」。旗袍的細節像那個年代的人與事,都是那麼有理可依。
年輕時曾被媽媽送往英國學習儀態,儀表對她來說尤其重要,旗袍都要配一件同色系的外套,華太有170對鞋、120個手袋、39隻手錶,連手巾都有40多條,全部不同顏色花款。一身T恤牛仔褲裝束的我聽到她說連縮骨遮都有40多把,不同顏色之餘全要自動開關,只為下雨天上落的士時不會沾濕衣服,影響儀表;我就後悔沒穿得莊重一點赴會。

這件旗袍由劉師傅製造,珠片圖案閃閃生輝,非常高貴,波浪裙腳設計更考師傅功夫。華太不時會到新加坡公幹,該旗袍布料就是購自當地著名布料街Arab Street。

家中有360襲收藏的華太,曾將十多襲旗袍捐贈香港歷史博物館。

去沙灘都要穿旗袍

歷史上有不少名門望族都情迷旗袍,台灣前第一夫人宋美齡就是個最佳例子,據說她當年移居美國,99箱衣物中有至少50箱是旗袍,華太也不遑多讓;她16歲時只有78磅,瘦得連穿XS碼都太大,所以去度身訂做旗袍,從此愛上那種貼身剪裁的優雅,一穿就幾十年,誇張得連和朋友去沙灘都穿旗袍。數十年前第一次和丈夫返回英國,需要坐29日郵輪,他們住的頭等艙每晚都要穿晚裝參加晚宴,二人共帶了13個皮篋,有12篋都屬於華太的,除手袋和高跟鞋各一篋外,其餘10篋竟然都是旗袍!
丈夫最愛穿旗袍的她。「如果我穿旗袍以外的衣服,問他好不好看,他總會說:『so so,You look better in長衫。』」看着一襲襲釘滿珠片、繡花的旗袍,欣賞好了,至於穿嘛,又窄又不舒適;華太卻說穿了旗袍連走路也不能太大步,習慣成自然就會變得舉止斯文。衣服款式多的是,幹嗎來來去去都穿差不多的款式?她說就是喜歡旗袍的永恒:「只要保持到身材,旗袍二十年後拿出來再穿都不會過時。」一個由貪新厭舊的土壤裏栽種出來的人,又豈會明白這份情懷?

這件價值逾萬的旗袍於中環威靈頓街的Irene Fashion訂做,裁縫突破傳統,設計出上身窄、下身魚尾裙襬的中西合璧款式。珠片花圖案由裁縫裁剪布料,再重新拼湊而成,手工十分繁複,絕對是獨一無二,是華太最名貴的一襲收藏。

華太每襲旗袍都會有一件外套配襯,圖中旗袍由劉安慶師傅製造,華太其後在街上偶然發現圖中白色外套的圖案與旗袍相似,兩者非常合襯,所以二話不說立刻買下。

64歲旗袍老師傅

旗袍行業日漸式微,行內師傅買少見少,最廣為人熟悉的裁縫是曾為電影《2046》、《色戒》做旗袍的劉安慶師傅(圖),華慧娜的旗袍都是找他度身訂做的。華太最瘋狂一次帶了120塊布料給劉師傅,希望趁他未退休時盡量多做旗袍,留待日後穿着,結果劉師傅足足花了差不多一年才完成。現年64歲的劉師傅數十年來為華太做的旗袍超過一千襲,已經不用度身都可做出最稱身的旗袍來。

新亞洲綢緞公司
地址:中環德己立街18號業豐大廈3樓308室
電話:3118 7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