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貴為亞洲第五大經濟體系,潛力不容忽視。但面對改革緩慢、貪腐問題的內憂,以及環球經濟衰退拖累出口的外患,削弱了當地競爭力。評級機構標普維持印尼主權債評級為BB+,為三大國際評級機構中,唯一仍將印尼評為垃圾級別。
稅基狹窄難增開支
標普指,印尼財政改革停滯不前,當地欠缺推動長遠增長的政策,只有抗拒外資、暫時性及未有效分配資源的政策。政府雖曾承諾將減少能源補貼,但面對油價上升及國內民眾抗議,國會只能放棄議案。標普表示,有關補貼將加重國家的財政負擔,維持印尼長期信貸評級BB+,前景為正面。環球競爭力報告中,印尼排名由去年第46名,跌至今年第50。報告指印尼基建發展不足,貪污問題破壞制度框架。當地政府雖計劃在未來五年將基建開支增一倍,但稅基狹窄,政府開支從何而來亦成問題。環球經濟衰退,加上當地半數出口為商品,包括咖啡、天然氣等,在商品市場波動時期更受打擊。當地8月出口收縮24.3%,低於市場預期,連跌五個月。由於當地有15%出口到中國,惠譽預期,中國經濟增長明顯放緩,未來數個月印尼的出口亦將續跌。然而,由於結構性通脹令中國的工人薪酬等低成本優勢逐漸褪色,印尼成為投資者的新選擇,多間中國企業將廠房移至印尼。而印尼的內需增加亦吸引包括社交網站facebook等外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