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求暫不迫切」<br>建新貨櫃碼頭 易志明冷待

「市場需求暫不迫切」
建新貨櫃碼頭 易志明冷待

【人物專訪】
代表航空交通界的新任立法會議員易志明,對本港興建十號貨櫃碼頭反應冷淡。來自九龍倉(004)的易志明,本身亦是集團旗下現代貨箱碼頭董事。他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無論是處理能力和未來市場需求,也看不出迫切需求要建十號貨櫃碼頭。
記者:周燕芬

易志明分析,現有的葵涌貨櫃碼頭仍有提升處理能力的空間,現時葵涌貨櫃碼頭的年處理能力達2100萬貨櫃箱,於去年的處理量為1700萬箱;他指只要政府能夠提供足夠用地給港口貨運業作後勤用途,業界有信心可以將處理能力加大至3000萬箱;反之在大嶼山興建新港口「環保都有排搞。」市場需求方面,他又質疑香港和珠三角未來出口走勢是否還是以往般快速增長?

加強增值平台角色

本港葵涌貨櫃碼頭,與深圳鹽田港、蛇口港和大剷灣構成競爭,他不排除深圳有機會追上香港全球第三大港口位置。不過他認為應着眼於如何將珠三角港口貨運市場做得更大,加強珠三角多個貨櫃碼頭的協同效益。如何分工避免惡性競爭。他認為可以加強航運增值服務平台角色,提供船隻租賃、買賣和融資等服務。由於香港清關較簡單,航班更頻密,融資亦較易,一些趕時間、價值較高的貨品料會繼續運到本港港口出貨;不過由於陸路運輸成本較重,現在較多通過水路由珠三角內河拉貨到香港港口。至於深圳港口碼頭,由於貨源主要來自珠三角,始終享有運輸成本優勢;珠三角的低價值貨品如玩具、家電等,基本已經由深圳港口出口。空運業方面,他希望能盡快興建連接深港兩地機場的快速鐵路,這將有利兩個機場促進分工,達致共嬴,避免惡性競爭。而分工模式,是香港機場集中提供對外國際航線,而深圳則以提供內地航線為主。

盼政府多興建貨倉

香港亦極有潛質發展為區域空運貨物分配中心。易志明指本港空運港非常成功,班次頻密,又多國際航班,可成為繼日本後,另一吸引高價名牌貨品作為貨物配送的地點。例如法國品牌商接到區內客戶要五件某款貨物,可以透過香港物流公司從香港貨倉取貨,並透過空運付送。香港要發展為區域空運貨物分配中心,倉儲是重要配套設備,他希望政府能興建貨倉供業界應用,「60、70年代政府都有起工業大廈,家都有工業園同科學園。」他指現時本港倉儲不足,而且租金昂貴,將窒礙這個潛質產業發展。他又重申支持香港機場興建第三條跑道,因為現有跑道接近飽和。對於有社會人士關注建新跑道造成環境影響,易志明認為現今科技先進,「冇乜嘢做唔到,問題只係幾多錢。」「廣州第三條跑道兩年後落成……香港要知道自己要乜,要同時間競爭。」

跨境貨櫃車每年均需於中港兩地重複驗車,為業界帶來不便。資料圖片

易志明簡歷

‧年齡:58歲‧新任立法會議員(航運交通界)‧於1994年加入九龍倉,現為九倉董事‧亦為九倉旗下天星小輪,現代貨箱碼頭及香港空運站董事‧商界環保協會董事局成員‧香港話劇團理事會成員‧英國特許工程師‧持有香港大學工業工程學士學位‧持有英國伯明翰大學工業管理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