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柱銘倡議泛民成立影子內閣,立意雖佳,但只怕這一步走得太快。現在的泛民,成一盤散沙之局,別說公開的互相攻訐,就是背後互相拆台、互相抵銷的事也不少,感情既有了裂縫,互不信任就是常態了,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中國人的劣根性本來就如此。在一黨之私高於民主大業的前提下,成立影子內閣的基礎基本上不存在。但如果民主派無法在將來的某一天成立自己的影子內閣,那可以肯定香港的民主運動不會有甚麼前景─我們就等着中共來分而治之、予取予攜好了。就目前來說,如果能先做到消除誤會,修補感情,重建互信,尋找共識,那就謝天謝地了。僅僅如此,只怕也要各黨都能放下身段,像毛澤東講的那樣,做一點「自我批評」,拿出尊重友黨的態度,大家平心靜氣坐下來,好好反省這一兩年來的所作所為,少一點霸氣,多一點和氣,用一年半載的時間來緩和緊張氣氛,然後再談其他。民主派各政黨,不可能看不到今天的困境,內部的分裂造成力量削弱,互相抵銷,被土共保皇派趁虛而入,在立法會內基本呈挨打之局。本來如果內部團結,在立法會內的失勢,可以以社會運動的強勢來補充,可惜因為分裂,使凝聚力大大削弱,民眾對現狀的失望,也使追求民主的激情大大退潮,現在泛民諸黨已經基本上不可能單憑一黨之力領導任何社會運動,民主派政黨與追求民主的民眾呈現割裂之勢,這種形勢繼續下去,我看不到香港的民主運動會有甚麼前景。說到底,沒有民主派各政黨的團結,就沒有香港民主運動的未來,香港人只好眼睜睜看土共地盤日益擴大,大陸化日益成氣候,人人捶胸頓足,而我們改變不了香港淪陷的結局。李柱銘說過:「民主第一,黨第二。」哪怕香港泛民各政黨中,有幾個聽得進他的話,事情就不是這樣了。恰恰相反,在很多泛民政黨領袖心目中,多的是「黨第一,民主第二。」黨爭高於一切,黨爭不亦樂乎,而原先投身政治的崇高理想,卻不知丟到哪裏去了。如此看來,香港還是缺乏真正的政治家,即使在泛民內部,多的也只是政客而已,與曾蔭權、梁振英、曾鈺成、范徐麗泰在同一層次,好不到哪裏去!泛民各黨派領袖,大多是投身追求民主大事業十幾二十年的老民主戰士,數十年風雨不改,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就為着替我們的後代爭取一個稍微理想的生活環境,但數十年政治鬥爭中間牽涉的種種利害關係,卻慢慢蒙蔽他們的心靈,使他們忘記投身到這個事業中的目的究竟是甚麼?現在對香港人來說,爭不爭民主還是其次,最要緊是不要使香港壞下去,不要使我們未能向前,倒要後退,使我們不但民主遙遙無期,更連回歸初期那種舊時代的生活環境都保不住。今日來說,暫時沒有民主也不要緊,只要有團結,有凝聚力,有上下一心的那種激情,我們至少先有足夠力量抵制來自任何方面的侵襲,還有信心爭取到最終的目標。影子政府可以稍後再議,還是先談談修補關係,尋找共識吧!顧鴻飛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