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跟鎮江不過一江之隔,只是從前江上沒有橋,往來兩地要坐渡船。據說江澤民從小有個願望,就是可以修一條橋,一橋飛渡長江,那麼江北的揚州人到江南鎮江就方便多了。
後來江先生在中國當家作主後,這條大橋便建成了。這橋既然跨越鎮江和揚州,照習慣應叫「鎮揚大橋」,但揚州是老江故鄉,怎麼可以給「鎮」住呢?幸好鎮江古時叫「潤州」,於是這條橋就正名為「潤揚大橋」,橋頭題字,自然是江前主席手蹟。
雖然只是一江之隔,且都在江蘇省內,但中國人的地域概念很強,蘇南比蘇北富裕,江南人也就有點看不起江北人。鎮江朋友說,如果一個鎮江男人娶了個揚州老婆,在同儕間會成為一個話題,會給人在背後暗笑。可見勢利這玩意,也是基因。
其實若論城市觀感,走在揚州城裏要比走在鎮江街頭舒服得多,揚州古城托了江澤民的福,保養得很好,城內少見高樓,全城草木葱鬱,處處綠意,尤其是沿古運河邊散步,老樹老河堤,腳下碎石路上,片片塊塊都是歲月記憶,一走兩千年。
反觀江南岸上的鎮江,除了金山、焦山、南山、甘露寺等古蹟,還有從前英國人在江邊的那片地盤,城市建築,面目模糊,站在居民區裏,如同人家說你在廣州,在蘇州,在柳州,在株洲,都無分別。這也是今日中國現代化的弊病,人來瘋,千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