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近期定性香港冒起了一股「港獨」旋風,實際卻是特區一片「反中」熱潮中,沒有任何團體高舉「香港獨立」旗幟。揮動港英旗的人,無非眷戀港英美好時光;力倡城邦自治論者,不過要求河水不犯井水;提倡本地意識的社運人士,只想重新建立香港主體意識,與中央指控的「港獨」意識差天共地。
港獨不是市民選項
除陳佐洱外,不少左派人士近期也頻頻出擊,透過左報喉舌批評本港出現「港獨」思潮,將所有「反中」者亂扣「港獨」帽子。時事評論員劉細良曾撰文指出,香港社會至今「都沒有具系統及政治綱領的港獨思潮」,港獨從來不是香港市民的選項,據他分析,中央所指的「港獨」勢力,不外乎是三大群組;這三大群組因不同原因凝聚,卻無一高喊「獨立」。如昨天手持港英旗出席《城市論壇》的「我哋係香港人,唔係中國人」群組,可被界定有「戀殖」思想,因回歸後特區施政連連失誤的現狀、從而懷念殖民地的美好時光,但戀殖卻顯然不能與爭取獨立掛鈎。學者陳雲倡議的「城邦自治論」,近年追隨者眾;雖然有關論述要求香港與內地保持距離,河水不犯井水,因此被不少左派人士認定搞獨立,但此論述其實仍然建議香港按照《基本法》高度自治,實現一國兩制,明顯與「港獨」立場有一定距離。因為搞本土意識運動而被扣上「港獨」帽子的人更無辜,因為近年由保育帶起的一片本土意識熱潮,無非是要港人重建立體意識,令香港重新再起步。這些人士不會美化殖民時代,也反對內地與本地人對立,強將本土意識定性為「港獨」,實在令人費解。《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