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四國」(BRIC)即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曾經是投資者的寵兒。此投資概念是由高盛資產管理部主席奧尼爾(Jim O'Neill)提出,惟高盛於本月中申請關閉部份投資在印度及巴西的基金,是否意味着以「金磚四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吸引力不再?部份投資者已選擇將資金撤離金磚四國,根據EPFR環球數據顯示,去年BRIC淨走資有54億美元,截至今年8月為止,再有多13億美元資金從BRIC中流走。不過,有分析表示,投資者應將眼光放遠一些,要觸及金磚四國以外的新興市場。美國Acadian Asset Management投資總監John Chrisholm坦言:「現時金磚四國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44%,這是個很大的比例。例如你投資到美股,也不只會集中將資金投放在四大板塊內,這是不合理的。同樣地,投資者沒有理由只投資到金磚四國,不應在投資上設有限制。」
高盛關閉印度巴西基金
事實上,若投資者只集中投資在金磚四國,將會錯失在其他新興市場例如埃及和土耳其等地出現的牛市,兩地股市截至今年9月,已分別錄得30%及60%的升幅。富達新興市場Discovery基金的投資組合經理Ashish Swarup亦同意,指在投資新興市場而言,分散投資顯得更重要,因為這些市場的波動較發達國家大。即使當初提出金磚四國概念的高盛,本月亦向美國證監會申請,關閉部份印度及巴西的基金。有分析認為,高盛此舉可能是不看好有關投資市場的關係;亦有指高盛新興市場基金收費高昂,以高盛印度基金為例,投資1萬美元,每年收費要150美元,而類似的基金只收取83美元的費用,令高盛的基金競爭力下降。奧尼爾及高盛亦已放眼其他非金磚四國的新興市場,包括「迷霧四國」(MIST,即墨西哥、印尼、南韓及土耳其),認為此四國未來的投資潛力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