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社康護士,需要上門照顧家居病人。在護理過程中,較容易走入家居病人的現實世界及面對種種問題;不僅看到病人罹患的疾病,也同樣感受到家屬在照料病人時面對的生活壓力,這些壓力帶來的疲累,易為人忽略。一位50歲未婚男子,年輕時因失戀患上精神病,由從事會計淪為不事生產,終日留在家中發呆,他因長時間坐卧令皮膚潰爛及不能自行排尿,由醫生轉介給社康護士為他清洗傷口及按時更換導尿管。即使他四肢健全,一切起居是飯來張口,個人衞生也假手於人,我每次家訪都需要提點他刷去牙齒上的污垢及食物殘渣,用紙巾抹走鼻涕等等。
社康護士體驗人情冷暖
有一次,收到他的母親來電,指他的尿管無尿液排出,即趕往家訪,發現他的身體壓着尿管,勸他轉動身體讓尿管移出,但他一概不理,需由我與家傭合力移動。即使嚴冬,他寧願捱冷也不把被鋪蓋上。為協助提升他的活力,將他的個案轉介給職業治療部,為他的家居添置扶手及床欄,令他再沒有藉口每次要家傭扶起床;每次護理完畢,更要求他及家傭陪我到大廈的大堂,令他有更多活動機會及接觸社區。他與年邁雙親一起生活,老父因糖尿病引致雙目失明,雙腳癱瘓,大小便失禁,需為他清洗腳部潰爛傷口。三人中,兒子不懂甚麼是生活,每日溫飽便足夠。年事已高的母親身體較健康,照顧父子二人的日常起居責任便落在她身上,但她從沒有埋怨辛苦,但求有生之年盡心地繼續照顧兩名至親。幸好她尚有一點積蓄聘請家傭協助,以減輕一點壓力。從工作中令我體驗人生百態及人情冷暖,這個案之病患者母親,對家人不斷付出與支持,可見親情之偉大。撰文:廣華醫院社康護理部社康護士葉婉玲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