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學制Q&A

IB學制Q&A

何謂IB?

全名是International Baccalureate,1968年創立於日內瓦國際學校,當時是專為一批跟隨父母因為外交、經貿等工作關係而居無定所的學童設計。先有預科課程(DP,Diploma Programme),到94及97年才陸續開辦中學(MYP,Middle Years Programme)及小學課程(PYP,Primary Years Programme)。

香港有多少間IB學校?

根據國際文憑組織 http://www.ibo.org/資料,全港共有45間開辦不同程度IB課程的學校,其中25間提供PYP課程、8間提供MYP、25間提供DP,當中加拿大國際學校、英基轄下啟新和智新書院、滬江維多利亞學校提供由小學至預科的接龍課程。

是否一定要文理兼讀?

IB強調全人發展,除規定要參與一定時數的課外活動和社會服務外,考生需修讀六科,其中兩科語文及一科數學是必修科,餘下可選兩文一理,或兩理一文,又或一文一理另加一科藝術,譬如音樂、電影、視覺藝術等。

IBDP一試定生死?

不一定,但重考非常困難。首先IB是一個相當年齡歧視的考試,一般不鼓勵超過19歲的學生報考;其次是重考必須轉校,不會有太多學校接受重讀生。每年分別於五月及十一月舉辦兩次考試,及格分數是24分,以每科最低一分最高七分計,另Extended Essay及Theory of Knowledge合共可得三分,最高是45分。

升學途徑如何?

因國際認受性高,大部份學生會往外國升學,也可經Non-JUPAS申請本地大學,收生沒固定名額,視乎該年度學生水平。以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為例,今年121名考生(51名為本地生)共獲本港大學合共53個入學邀請,包括香港大學(23)、中文大學(16)、香港科技大學(12)、城市大學(2)。據了解,港大每年取錄近千名Non-JUPAS學生,當中不少屬IB生。由於越來越多尖子報考IB,港生成績相對突出,本地大學在選擇眾多下,將入讀分數定得越來越高,換言之,以IB成績入讀本港大學,將較入讀外國名校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