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檔案 - 張灼祥

文學檔案 - 張灼祥

兩星期前寫的一篇〈一本又一本的簽名〉,刊登後,竟讓一位讀者以為我是「大細超」。既然送書給城大,又要求城大把有作家的簽名本轉送中大圖書館。
文章見報,讀者有不同意見,劣評好評,皆會一笑置之。有想法,說出來,沒所謂對或錯,不必分辯,亦不用撰文去糾正什麼。倒是這一趟引起的誤會,有澄清必要。
細說從前,先由盧瑋鑾教授說起(她的學生都愛叫她小思老師),多年來,小思為香港文學做了大量考據,收藏。她當年在自己家中設立的「文學資料庫」,比起大學圖書館,市政局圖書館的收藏,一點不遜色(1995年曾到過她家一趟,兩位年輕作家為她做了一個訪問。我適逢其會,去看看她有名的資料櫃及她親手製作,放在書架資料庫上的標籤)。
那真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力,不可能為此理念而建成一個接近完美的資料庫(試想那年代電腦文件處理仍未流行,小思竟能快而準處理那麼多的文學資訊,梳理出一個秩序來)。
再見小思,已是十年後,她為中文大學圖書館設立「文學檔案」,把她自己的珍藏捐出來。又在圖書館開架,擺放「中國現代作家簽名本」。並在2005年6月舉辦「作家簽名本展覽」。
為了支持這樣有意思的收藏,那一年我嘗試找出書架上的一些作家簽名本,包括顧城的《黑眼睛》、瘂弦的《深淵》、許世旭的《城主與草葉》。那時捐出的簽名本不多,祇有數十本而已。
2012年,要搬家了,藏書得找棲身之所,2011年寫了篇〈螞蟻搬屋〉,城大圖書館特別顧問看後給我發了短訊,表示可收留我的書。那真是天大喜悅,我不用為書無藏身之所而煩惱了。
城大把書拿走,整理後,把簽名本轉送給中大,因為那裏有可供收藏簽名本的角落。
七年前的一個座談會,小思是主講嘉賓,講〈大長今與通識教育〉。那天我負責致送紀念品,我送她一本1979年純一出版,小思寫並有她親筆簽名的〈路上談〉。這部著作放到簽名閣,該很合適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