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Me-11月之星:中國地產 - 高彰坡

Follow Me-11月之星:中國地產 - 高彰坡

1)續為「每月之星」追尋可翻半番的投資對象,「11月之星」就揀現價極度偏低,夠膽稱之為全港上市公司中最低PB的China Properties(1838,以下簡繹為中國地產),中短期目標3.66元,較上周五收2.43元,可升51%。與較早時推介新世界發展(017)原理相若,看好中國地產,純粹基於其PB超低,只待其源自NAV的賺錢潛力得以釋放,股價即可返回較合理的估值水平。中國地產07年2月上市,招股價3.60元,發售4.5億股,同年10月再以4.93元配售9033萬股,股價升至6.50元後即進入整固期,08年11月跌至0.81元低位,由雲頂掉下87%,至今仍處於見底後的反彈過程。

反彈目標3.66元

如果以黃金比率推算其首三個反彈目標,依序為2.98元、3.66元與4.33元,結果在過去三年來先後彈至2.97元、2.96元及2.93元,可見暫仍受制於首個反彈目標。要突破此關卡,還看中國地產釋放其優厚資產的日子,會否在短期內出現。中國地產上市之初,原本有中文名稱「中國地產集團」,但因為本港註冊公司中不少同名,特於09年1月取消中文名稱,只保留英文名稱,形成較罕見的案例是經營內房業務卻無中文名稱。現價中國地產PE竟低至2.1倍,因樓房入賬及銷售進度年年有別,PE的參考價值遠不及PB,但反映出現價偏低卻無可置疑。既然PB參考性較強,不妨純與較接近的同業比較PB水平,即可探討到中國地產的上升潛力。中國地產土儲及發展項目集中在上海與重慶兩大國內城市,同業中較宜以上海項目為主的麗豐控股(1125)、湯臣集團(258)及專注重慶項目的中渝置地(1224)作出比較。三股的PB,依序為0.14倍、0.24倍及0.36倍,可說是相當偏低,平均PB為0.24倍,但仍然不夠中國地產的低迷。中國地產今年6月底NAV 約389.3億元,每股21.52元,現價PB低至0.11倍,較上述三股平均PB水平,仍折讓54%。再以此打個七折為最保守的合理估值水平,中國地產也值3.66元,剛好只返回至黃金比率0.5倍的第二個反彈目標水平而已。樂觀一點,以追上平均PB 0.24倍計,股價可見5.16元,直情有權翻一番!

炒私有化概念

中國地產大股東是汪世忠,現時持有約74.62%股權,但如果以2.42元行使其在今年初承購的5億元六年期可換股票據,其持股量將增至77.22%。現價已觸及換股價,假如汪氏悉數行使,將超越75%持股量。既然每股NAV達21.52元,何不乾脆將之私有化更化算。汪氏2003年前曾將太平協和私有化,有績可稽,可視為中國地產股價爆升的「催化劑」!

中材追落後博升35%

2)中材股份(1893)是不計台資及民企水泥股中,PB最落後的一員,中短期目標3.28元,比上周收2.43元,量度升幅達35%。中材業務主分有三:(1)水泥產銷;(2)水泥技術裝備及工程服務;(3)新材料如玻璃纖維及人工晶體等產銷。07年12月來港上市,中材招股價4.50元,掛牌後翌月升至12.46元,現價仍潛水46%,比雲頂價則低80%。

PB較同業折讓57%

水泥市場上半年持續不景氣,影響水泥與其他新建材銷情,中材2012年度(12月年結)上半年雖因水泥裝備收益較佳而令營業額維持輕微增長,但盈利仍難免受挫,僅報1.82億元人民幣,下降達76%,導致上半年股價先揚後挫,並於今年9月創08年10月以來低位1.78元。以去年10月反彈高位4.20元,計算今次由低位的黃金比率0.618倍反彈目標,可見3.28元,較其合理PB應值1.09倍,即3.98元仍低17個百分點。中材今年6月底NAV每股2.97元人民幣,折約3.65港元,PB 0.67倍,比其他四隻國企水泥股平均PB 1.56倍,折讓57%,打個七折,其合理估值為PB 1.09倍,現價十分落後。高彰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