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芊陌:梁繼璋給父母的備忘錄 - 蕭煒春

悠遊芊陌:梁繼璋給父母的備忘錄 - 蕭煒春

「小時候,我喜歡曬太陽,爸爸在椅子上,我在他腿上,爸爸大大的手掌,溫暖在我的臉上……」香港學校朗誦節還有不到半個月便開鑼,小芊今年也湊熱鬧,和一班同學柴娃娃地參加了普通話和英文組別的比賽。我在中學時期也有參加辯論和演講比賽,對公開演說勉強有點心得,只是……那種七情上面,將聲音語氣調高八度的演繹方法,只會令我想起樣板戲。 攝影:潘志恆

只好求教高人。想起了在《爽報》面世時,曾合作進行爽播的資深唱片騎師梁繼璋。他的一子一女較小悠小芊年幼一兩年,但參與各種各樣的比賽經驗豐富,尤其是朗誦和唱歌,獲獎無數。梁繼璋很痛錫孩子,他三年前寫給囝囝翀翀(音:沖)的備忘錄,近日又在互聯網、在facebook、在WhatsApp瘋傳,每次重溫,因應着自己閱歷的增長,與女兒們相處的日子又長久了些,總會有些不一樣的感受。
相信是連日來DBC的風波令他心力交瘁,大半年不見,明顯憔悴不少。也相信是因為他太疲累了,關於朗誦節的種種問題,預期中的標準答案沒有出現。「其實這些比賽的重要性不大,人生有很多事情更重要,不過太太想孩子們有滿足感。」他是一個十分愛錫太太的好丈夫,儘管心裏未必着緊,但兒女們每次比賽,他差不多都在現場。
翀翀首次參加比賽的情景,梁繼璋歷歷在目。「人家由優異獎開始叫名,然後是季軍、亞軍、冠軍,到最後,他問:點解仲未叫到我嘅?」如何向孩子解釋失敗之道,是父母帶孩子參賽前,自己必須先學的一課。「失敗才可以累積經驗,我告訴囝囝,每次比賽都會學到新的東西。翀翀後來次次比賽也有獎了,我反而想他輸,因為小孩子贏得太多便變成沒有驚喜,更弊就是得意忘形,大人也會如此,何況小朋友?」永遠由反面出發,一貫的梁繼璋風格。
他強調,並非反對孩子參加比賽,作為一個口材培訓導師,絕對相信透過比賽、透過公開演說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我兩個小孩都偏向怕羞,透過訓練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心智,如果可以在比賽中勝出,的確較口頭讚賞他一百次還好。」只是比賽客觀因素太少,主觀因素太多,以朗誦節為例,同場較技的是高手與否,評判偏向誇張還是純真風格,通通不能預計,倒不如全力以赴,平常心對待結果,尤其是父母的嘴臉,「輸了,你罵他,留下了陰影,下次表現一定更差。」

至於何謂全力以赴, 梁繼璋坦言,每天為口奔馳,回到家中最想是盡父親的責任,跟孩子們下棋打籃球,比賽事宜,全部交由家中總管──靚靚太太Athena負責。我自問對孩子的一切都着緊,但相比Athena,我簡直是無為而治。平常我會親自帶小悠小芊參加課外活動,爭取親子時間;Athena不單止負責接送,她直情會走進課室與孩子一同學習,譬如翀翀學打功夫,一套拳過目即忘,做母親的竟可以將陪課時默默記下的招式,完整地重演一次,讓兒子在家二次學習。
這位「第二老師」強調,只有預備充足才有機會取勝。今年的朗誦節,翀翀分別報了廣東話、普通話和英語的比賽,廣東話由她自行培訓,普通話和英語分別有老師一對一的幫他糾正發音。據知有些補習社由暑假開始已以朗誦節特訓作招徠,甚至有所謂評判推出CD,將上屆誦材朗讀一次已吸引家長掏腰包。Athena對此嗤之以鼻,「由同一個老師集體教導出來的學生,若被編到同組比賽,大家語氣動作都像倒模一樣,評判會怎樣想?」
總結多年參賽經驗,她歸納出幾點要訣。首先要正確理解篇章,「文章調子明明很沉鬱,但見過有參賽者笑容滿面的讀得很開心。」然後就是找個與孩子合得來的老師,現在開始預備也不遲。「試過早早背誦了,怎知誦材後來作了修正,雖然只改一兩個字,但影響了通篇語氣,結果要由頭開始,前功盡廢外,要小朋友修正先入為主的觀念也不容易。」

Athena說得最忿忿不平的,是關於臨場應變。「參賽者本身已很緊張,但偏偏有些學生連基本禮貌也沒有,自己完成了,也不理其他人準備開始,轉頭大叫:我要water;又見過有學生在別人比賽期間一直看書兼大大力揭頁,嘈吵得要監場人員喝停。」陪同往比賽的家長更過份,「電話固然響個不停,最誇張是有個婆婆將大袋散銀倒出來慢慢數。」遇上此等喧鬧,小朋友能否保持專注是關鍵。
「小時候,我喜歡跟爸爸一起曬太陽,小時候,爸爸就是我的太陽……」聽過梁氏夫婦的分享,我的結論是繼續讓小芊在家進行土法訓練。要贏,成本太高了,反正小芊平日只敢在家吱吱喳喳,今趟就當是讓她見見大場面。要贏;首先要學輸,享受比賽的過程,讓失敗成為將來成功的基石,是小芊要上的一課,也是我作為家長要上的一課。至於太過樣板的問題嘛,我叫她讀到「爸爸就是我的太陽時」,想想爸爸渾圓得像太陽的肚腩,一定笑得自然開懷。

作者:蕭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