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有「滴血認親」的情節,決定皇位繼承權。友人問我:「滴血認親可靠嗎?」滴血認親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滴骨法,另一種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合血法。
滴骨法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觀察血液會否滲入骨內,如能滲入則表示他們有血緣關係。如雙方都是活人,則可以採用合血法,將兩人的血一同滴在碗內,然後觀察兩滴血會否凝合,顯示血緣關係。根據現代科學,兩個方法皆缺乏理據支持,都不可靠。古時用這些方法驗證,相信有不少冤案。
我們現在根據遺傳定律,制訂了一些較科學化的親子鑑定方法。孩子的遺傳基因,一半是父親的,另一半是母親的。我們檢驗孩子的遺傳特徵,與父母的特徵作比較,便可準確判斷親子關係。
紅血球ABO血型的組合相對簡單,用ABO血型進行親子鑑定,可靠性不高;只能否定親子關係,不能百分百肯定。白細胞血型較複雜,有很多不同的遺傳組合,準確性亦只有80%,仍未理想。
法證專家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使用DNA(脫氧核糖核酸)圖譜技術作親子鑑定,準確度近100%。除了同卵孿生孩子外,沒有兩個人的DNA圖譜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亦稱之為「DNA指紋」。
18歲的亞芳不幸患上血癌,需要接受骨髓移植手術。姊姊亞娟與她的白血球血型相同,捐出骨髓,移植手術過程順利。三星期後,亞芳漸漸康復,血球數目回復正常。醫生用DNA指紋技術,確定亞芳體內生長的是姊姊亞娟的骨髓,不是她自己本身的。移植成功,血癌治癒的機會可望提高。
DNA技術發展一日千里,應用廣泛,是廿一世紀生命科學的主流。
養和醫院副院長 梁憲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