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反對本地政府的人帶着港英旗幟參與社會運動,藉此我想分享迪祖高域的故事。
迪祖高域生於南斯拉夫,國家之後內亂分裂,成為塞爾維亞及黑山;06年黑山獨立後,變成了塞爾維亞。奧運期間,他是塞爾維亞運動員。
迪祖高域4歲接觸網球,他的天份很快被發掘,不過隨之而來是塞爾維亞網協沒有資源將他訓練成才。當時教練跟迪祖高域父母細心分析,出國訓練是最好出路。
他的父母在貝爾格萊德開餐廳,戰後生活混亂,就連生意也難捱,還要兼顧兒子每月3,000美元的訓練開支,確實困難。此時英國網協出手,以改變國籍為條件,承諾負擔迪祖高域的訓練費用,參賽經費等;但他拒絕了,寧捨易取難,最後成功晉身網壇「1哥」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成功後,他在家鄉買地興建網球場,再向ATP提出將荷蘭網球公開賽移師至塞爾維亞舉行;從09年至今從不間斷地,將球場賺回來的榮譽及影響力帶返家鄉。迪祖高域有其自己一套公民認知,並且發揮得淋漓盡致。
與其帶着港英旗幟出來,想念以往的好,倒不如活在當下;此刻的不公不義,先咬緊牙關捱過去,並修身齊家,等候時機。日後才把經驗、知識等不能被取走的本錢開枝散葉,我覺得這樣的香港更有可塑性。
若果真要打正旗號上街,我就寧可今晚帶着曼聯或車路士旗幟,到戲院欣賞英超在大銀幕的首次3D埋身戰,及時行樂,總好過空緬懷過去。
文:龍華琛
有線體育主持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