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今年環球宏觀環境欠明朗,亞洲的金融狀況相對其他地區仍有龐大優勢。相信亞洲信貸市場仍有充份條件,為預期可於明年出現的經濟復蘇提供所需融資。在2008/09年的環球衰退後,亞洲經濟得以表現勝於七大工業國,實有賴強健的金融體系支持。當年踏進危機時期,亞洲的商業銀行和債券市場仍保持穩固,因而能夠提供所需信貸以支持強勁的復蘇。以歐元區為例,在金融危機後,歐洲商業銀行整頓資產負債表的進度遠比美國同業緩慢,而銀行業的弱勢,最終更累及主權債務問題進一步惡化。目前亞洲銀行體系仍大致運作良好,亞洲銀行以至區內企業、主權政府和機構,亦有能力以合理條款發行優先債券。例如中國8月份新增貸款升至7039億元人民幣,令銀行信貸的年增率升至16.1%,顯著高於市場預期,加上今年當局已通過多項基建計劃,應可提振2013年的增長。
息差水平吸引
較早前亞洲股票投資者擔心歐洲銀行為應付債務危機而被逼去槓桿化,會導致歐洲銀行大幅收緊為亞洲提供的貸款。2011年第四季亦錄得淨資金流出達900億美元,不過,現時憂慮已明顯紓緩,2012年第一季歐洲銀行對亞洲的貸款已出乎意料地增加400億美元,相信部份是受惠於歐洲央行兩度推出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亞洲國家已於1997/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吸取教訓,明白不能過度倚賴銀行信貸,而需要發展本身的債券市場。現時,亞洲債券市場在深度、流通量、參與機構和投資者基礎方面已大大改善,相比其他新興市場並不遜色。研究亦顯示,亞洲債市的表現,主要由區內本身的基本因素,以及環球投資者冒險意欲的變化所推動,而歐債危機的直接則影響甚低。亞洲銀行今年表現突出,但由於預期淨息差受壓,2013年的表現可能較為遜色。然而,投資者的關注重點,應是亞洲銀行已準備提供所需信貸,以支持將由內需帶動的區內復蘇,這明顯有利於整體亞洲股市。同時,由於預期環球利率及通脹仍會維持低企,以及息差處於吸引水平,亞洲債券的前景亦相當利好。鄧嘉南摩根資產管理機構業務拓展總監 http://www.jpmorganam.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