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起落,長者面對疾病、喪親、家人疏離、新環境等問題,變得孤僻隱蔽。禮賢會沙田長者鄰舍中心的「起落人生見喜樂」計劃,組織一班退休義工,透過外展服務,助隱蔽長者走出家門與社區聯繫,用喜樂心情面對變遷,向隱蔽說分手!
記者:劉秀蘭
舊報紙堆滿半間屋的鍾伯(64歲),人際關係也像舊報紙一樣封了塵。他有段不愉快婚姻,早年因未辦妥分戶手續,被迫與前妻同住,爭端四起,常無故被扔棄有用物品,令他抑鬱病發作。
分戶後重拾自由空間,鍾伯愛把報紙收藏起來,一儲便兩年多,「未睇晒,唔捨得掉,係有啲情義結,我都知呢個係病態」,他家中的通道窄得要側身而過。少與鄰居交談的鍾伯,因申請電器援助到禮賢會沙田長者鄰舍中心,與社工結緣,後來義工定期來探訪,勸他執拾家居。
增社區資源辦活動
曾一度隱蔽的戚婆婆(88歲),20多年前喪偶。她患有坐骨神經痛及尿道炎,兩年多前因舊居狹窄不夠住,被迫離開家人獨自搬到新界區的公屋單位。「起初唔想搬入嚟,成日喊!」她因難適應新環境,終日以淚洗面。過了一段隱蔽生活的她,偶然在邨內遇上長者鄰舍中心的「街站」,從此與社區連繫起來。
該中心負責長者外展服務的社工吳先生表示,隱蔽長者少接觸社區資源,只閒坐公園或閉門在家。該中心除了獲房屋署轉介個案外,定期也會到地區設「街站」、舉辦健康講座和運動日等,讓中心義工能主動接觸區內長者。
義工心姐(61歲)原任職醫院文員,退休前已「鋪路」做義工,「冇諗過自己可以做到司儀同話劇,做義工又認識咗唔同嘅老人病」。曾遇過一些被子女遺棄的長者個案,心姐從旁聆聽及安慰。
另一義工萍姐(54歲)參加義工服務後,性格改變了很多,「以前好靜唔多出聲,家搞活動講多咗嘢!」
是項計劃獲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撥款1.5萬元推行,透過培訓義工,服務區內約200名隱蔽長者,派發中秋福袋、舉辦參觀及慶祝活動,讓隱蔽長者在起落人生重見「喜樂」!
「社福機構專戶」捐款編號:S0006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 8688
傳真:3711 246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收捐款戶口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渣打銀行:447-0-667059-3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