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十月十五日刊出的文章裏面說,「若(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事前能充分得知莫言在舞文弄墨以外的不文明反人權惡行,那除非當中真的有些甚麼利益勾當,否則不可能押上諾貝爾文學獎的聲譽,把這個文學獎頒給他的。」不料十月十六日,擁有瑞典最大電視廣播網的公共電視台瑞典電視台(SVT),恰恰就播出了一個調查報道,指該委員會中唯一懂中文和繙譯莫言作品為瑞典語、並向委員會力薦莫言的馬悅然教授(Goran Malmqvist)涉嫌有利益衝突。利益衝突主要在於,馬悅然教授將莫言作品繙譯成瑞典語,並將出版。由於莫言得獎,其作品的瑞典語譯本預期必會大賣特賣,據將出版其譯本的瑞典出版社Tranan稱,馬悅然作為譯者會得到優厚報酬。按照瑞典皇家科學院的規矩,若諾貝爾獎委員會中任何成員涉利益衝突,必須在討論有關候選人時避席,但馬悅然在遴選莫言的整個過程中,均深入參與其中。事件張揚了,引來國際關注。知名國際期刊《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十月十八日的網上版就以一篇題為"Was there a conflict of interest behind the Nobel literature prize?" (〈諾貝爾獎文學獎背後有利益衝突嗎?〉)的文章,承接瑞典電視台的報道嚴正質疑馬悅然教授是否有利益衝突?德國、法國的的主流大型媒體對此均有報道,儘管中文世界的媒體對此新聞基本上是不聞不問。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英格朗(Peter Englund)全力維護文學獎委員會的決定,並稱馬悅然已放棄了有關譯本的版稅。他又叫批評者去讀一讀莫言的著作,不要再在這些枝節問題上做文章。而稱受遴選當局所託去繙譯莫言的馬悅然對有關指控顯得非常憤怒,他剛去了上海一趟,並就此指控解釋說:「我早就拿過了瑞典文學院支付的繙譯稿費,出版社可以不用付我一分錢。」(見上海《文匯報》)但這些解釋始終是一面之詞,難免依然令人對有關傳媒的指控感懷疑。馬悅然教授給我的印象一向不錯,我絕不敢也不忍斷然說他企圖以權謀私,但我認為,鑑於有關指控相當嚴重,可直接左右獎項得主誰屬,從表面證供來看,馬悅然似乎有違反避席討論莫言的守則。所有這些疑點,應當盡快由獨立人士調查清楚,並予公佈。我始終認為,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的操守比當選人作品優劣更重要(當然兩者也彼此相關),原因之一,是歷史上未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大師也太多了,如托爾斯泰、Henry James、易卜生、D. H. Lawrence、Joseph Conrad、James Joyce、Virginia Woolf、佐治奧威爾、E. M. Forster、W.H. Auden等等。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英格朗叫大家去讀莫言的作品,是與當前的爭議毫不相干的。即使有關指控不能成立,我個人最感興趣的,依然沒有答案的還是,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中到底有多少委員清楚莫言做過的違反人權、違反創作自由、違反發表自由的活動,當中包括抵制異議作家、捍衞審查制度等起碼四大惡行。若不知道,是否失職?若知道,為甚麼還會選他?聯繫作者: http://joechungvschina.blogspot.no/鍾祖康《來生不做中國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