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分析 抹黑鬥爭白熱化<br> 促進官員財產公開

學者分析 抹黑鬥爭白熱化
促進官員財產公開

中共十八大還有不到兩周就開幕,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政治醜聞餘波未了,再爆溫家黑金醜聞,不但令總理溫家寶形象受損,更被認為意味着中共高層「抹黑鬥爭」白熱化,一步棋牽動薄案、權力分配、政治改革等多邊博弈。北京資深評論人高瑜認為,無論此次揭溫黑背後推手是不是挺薄勢力,都是在促進中國官員財產公開化,多年宣導政改的溫應從自身做起,公佈家族財產,如能做到,功德超過當十年總理。
「高層領導中,沒有哪家沒有這樣的問題!」《紐時》昨引述溫家寶前同事表示,「他的政敵正在有意洩露這些消息給他『抹黑』。」溫此前頻呼反腐、推動政改等努力塑造的光輝形象,可謂一鋪清袋,但這一擊來得並不意外。早前,就傳數家海外華文和英美主流媒體都收到攻擊溫的重磅資料,與今年6月提供給彭博社的多達1,000餘頁有關中共王儲習近平家族積累數億美元財富的相關資料一樣,非常詳盡。
據說,包括溫子溫雲松曾任職公司的所有報表:「如果國家機器中沒人配合,拿到這些保密資料是不可能的」。
《紐時》的報道,昨迅速有挺薄派應勢而起:「現在已經證明,最大的貪官是溫,他是為了自保,而搞倒薄。」薄熙來文膽司馬南在微博稱:「(外媒)忽掘天津老根要證明台上台下同腐共敗。可悲的是我們沒有割腕斷臂理直氣壯正面回擊的能力,只能靠遮罩敏感詞苟且偷安。事實越發證明,惟一出路是回到毛澤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軌道上來,重提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北京封鎖《紐時》網站

而當局應對方法還是堵,昨《紐時》的中英文網站先後被封鎖,有關報道和溫家寶都成內地網絡敏感詞,連「27億」、「27億美元」等詞彙也被封鎖;甚至連轉載相關報道的BBC和台灣聯合新聞網等,都一併被封無法打開。《紐時》發言人墨斐(Eileen Murphy)對此表示失望。而彭博報道習近平親屬財產後,該網至今在內地被屏蔽。
博訊網/《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