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C揭示港言論受限 - 何民傑

DBC揭示港言論受限 - 何民傑

香港數碼廣播DBC停播,更流出股東因受西環壓力而不買不賣,直接讓電台告終。筆者在年初曾在該台擔任晨早時事節目主持,和一班好友以自由主義觀點回應每日熱話,在香港一片向左走的政治風氣當中,該台當算是有勇氣嘗試,開拓多元觀點。由數碼取代模擬廣播,除了提高音質,更大好處是大幅增加頻道數目,讓小眾口味也能滿足,大眾興趣也有更多競爭而質素提升。可惜香港的電視和電台數碼化,都沒有善用後者的好處。以香港數碼廣播風波而言,港府態度尤如可有可無,並無盡力保留多一個民營公共電台。說到底,多一個政府不能掌控的輿論陣地,就可說多一分批判政府行惡的力量。所以香港政府在處理廣播牌照上,一直極之保守,甚而愛理不理,城市電訊的數碼電視牌照如是,數碼廣播的告終如是。究竟政府為甚麼要發牌照?餐廳要向政府領牌是要確保消防和食物安全,補習學校要領牌也首要關注消防安全,至於餐廳提供甚麼食物,補習學校傳授甚麼知識,政府都不會多管。但對於電視和電台牌照,港府卻由股東組成到節目內容都諸多管制,就連節目主持多說幾句俚語都要管制,尤如對言論自由加限,無怪乎不受政府牌照限制的網上電台越來越受歡迎。大家可以觀察到香港的報章種類凡多,有免費的,有大眾化的,有主攻財經的,甚至連免費馬報都有人營辦。這種言論多元,小眾顧及的報業生態,歸因於香港政府並無對辦報訂立嚴苛的牌照管制,簡單至申請商業登記即可發行報紙,這才是簡政便民,確保言論自由的理想制度。如果數碼電台的牌照簡化申請,就算DBC停播,鄭大班大可另起爐灶。申請牌照的制度越複雜,涉及時間越長,投入資金要求越高,節目內容管得越多,對言論自由越是不利。壹傳媒在台灣久未領得電視牌照如是,香港三個申請電視牌照被港府拖延如是,DBC之死也如是。英國獨立電視台(ITV)將不同時段的免費電視頻道公開拍賣,價高者得,也讓電視業帶來競爭,讓觀眾得益。港式牌照管制是時候要重新解放了。何民傑107動力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