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用舊資料貶低管海馬價值

官員用舊資料貶低管海馬價值

【本報訊】政府堅決在大埔龍尾滅泥灘、建人工沙灘,官員更出口術貶低該處的生物價值,不過卻「捉蟲」。有漁農自然護理署高官前日輕言在龍尾發現的管海馬,只是中度常見,即被環保團體踢爆引用80至90年代的過時資料,誤導公眾,掩蓋管海馬屬罕見生物的事實;漁護署仍死撐指中度常見是合理評級。
40多名有份參與清理海面膠粒的環團代表,昨與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和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會晤,黃力撐建灘計劃經過長時間醞釀,拒絕叫停。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會後表示,席間不少代表發言反對龍尾建人工沙灘計劃,他攔着趕着離去的林鄭月娥,只有不足兩分鐘的時間向她反映意見,「林鄭暗示支持建泳灘係來自大埔地區人士。莫非家地產大晒、鄉紳大晒?」

龍尾泥灘有大量珍貴生物棲息,團體促政府停建人工沙灘。

全港僅發現五隻

龍尾泥灘曾發現有管海馬,有報道昨引述漁護署助理署長沈振雄表示,管海馬是中度常見。自然生態論壇昨發表聲明,指沈是引述2000年港大出版社出版的《Reef Fishes of Hong Kong》,該書已註明相片攝於95至99年,參考資料來自80至90年代文獻;相反國際保育聯盟在03年已指出,一度在港常見的管海馬,在00年已甚少發現;去年海洋公園有份贊助的全港首個海馬普查,也僅發現五隻。
該組織批評沈振雄言論不實,嚴重誤導公眾,促他收回言論和向公眾道歉。漁護署昨回應稱,由01至12年在印洲塘、海下灣等水域錄得103隻管海馬,該署又指年底實施禁止拖網捕魚後,海馬被捕捉的機會將減少,因此管海馬在香港水域被評為中度常見是合理。
環保團體將於下周二與大埔區議會開會,譚凱邦指這是最後斡旋機會,若當局堅持滅灘只會引發群眾反對運動。環保觸覺及綠領行動等展示橫額,促政府及大埔區議會勿騎劫當區居民意見。大埔區議會24名議員中,左派民建聯及經濟動力分別佔九及三名,其餘多是鄉事派和隱形左派,民主派只有三名。
退休天文台台長林超英也反對建人工泳灘,「當初話要起嗰個人,唔該企出嚟為政府護航。大埔區議會話要泳灘,政府夠膽就逐區問要唔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