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人絮語:現場分流

醫人絮語:現場分流

國慶日海難發生後,根據前期制訂的跨部門災難應變預案,肇事現場附近的瑪麗醫院急症室應消防處要求,派遣了一支由張醫生、何護士及楊姓女助手三人組成的醫療支援隊,到傷者獲救上岸集合的地點。醫療隊主要任務是快速作出現場分流(Field triage),以傷勢的嚴重程度和救活的可能性,把傷者分為「黑」、「紅」、「黃」、「綠」四級,從而決定送院救治的先後次序,並對重傷者展開現場搶救。
現場分流中的「黑」色類別,用於已被證實死亡或傷重至無法救援之傷者,災難情況下因傷者眾多,為了讓最多傷者得到及時的適切救治,一般在現場對「黑」色類別不作任何搶救。「紅」色代表生命有即時危險的傷者,是進行現場搶救和優先送院的主要對象。「黃」色是指傷勢不重,但喪失了自由行走能力。「綠」色則是傷勢輕微且能自由活動之人士。
為免某一間醫院因接收過多傷者而超越其負荷能力,在運送傷者的首個循環中,每間醫院接收不多於4「紅」及16「黃」、「綠」類別傷者。海難發生當晚,經醫療隊現場分流的傷者,分別送往包括瑪麗、律敦治、東區、廣華及伊利沙伯等五間醫院。醫療隊一直在碼頭工作至深宵二時,先後為兩名極度危殆的遇溺者在救護車上插入呼吸管協助呼吸,並施行心肺復蘇法(CPR) 嘗試拯救其生命,再送往瑪麗醫院急症室救治。
市民大眾在為遇難者哀悼時,請不要忘記以上那些平常默默耕耘、寂寂無聞的急症室前線醫護人員,所付出的努力。
撰文:瑪麗醫院急症室副顧問醫生鍾浩然
隔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