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熱錢流入,本港物價勢飆升,一班師奶奇招抗通脹!惠康推出「優質監察大使」計劃,客人搵到過期貨,即賞一包500克米,有精明師奶每日巡超市,短短半年搜出近千件過期貨,換了137包米,夠食一年。有市場學學者認為是惠康高招,既可強化檢查貨品效率,也為消費者帶來額外着數,達至雙贏。記者:林賽香
「好有滿足感!成年唔使買米!」在西環做鐘點女傭的李女士,一臉興奮地向《蘋果》記者展示家中堆積如山的米包。
每日都搵到六七件
李女士「點石成米」始於半年前。她經常到西環西寶城惠康為僱主買餸。有次聽到超市廣播,知道顧客找到過期貨,便獲贈一包500克裝御品皇香米,「呢間惠康好多過期貨,日日都執到,以前拎到放埋一邊就算,知道可以換米,梗係落力搵」。
自此她每日到惠康尋寶,每次也搜到六、七款過期貨,「零食、飲品、凍肉、罐頭乜都有,有啲過期幾個月,有啲過期成年,無論搵到幾多件,都只係換得一包米。不過冇所謂,我照樣攞畀收銀」。
通知好友加入行列
搵過期貨成為李女士另類嗜好,她更通知身邊好友加入行列,「堅道、西環同觀塘舊區,有幾間惠康都有較多過期貨。通常有機食物、奶類食品,同埋多數鬼佬先買嘅貨,銷量低容易搵到過期貨;仲有超級廣場面積太大,職員執唔切,比較易搵到」。
然而,日日去執過期貨,難免遭職員白眼,「佢哋執好啲貨嘅話,我貪心都冇用啦!其實我都想佢哋執走啲過期貨,如果俾老人家買咗番屋企食冇益」。
記者隨李女士到惠康,不用半小時已搜羅到六款過期幾個月的貨品,問職員:「點解咁多過期嘢?」職員回答因超市面積大,執貨難免甩漏。
中大市場學系教授冼日明指出,送米計劃是「借外力為己力」,營造負責任的企業形象,在營商角度來說屬高招。
冼教授表示:「有啲人買嘢睇唔啱會亂咁擺,間舖頭又咁大,職員要執過期貨係好難嘅,除非請好多人。呢個計劃令客人變咗做佢嘅義工,可以慳番請人嘅成本,更建立一個正面形象。不過,前題梗係超市要盡力減少過期嘢,送米只係補救。」
據曾在惠康工作的鍾小姐(化名)指出,超市有時高估銷情,過度入貨,尤其優惠期後囤積大量貨尾,滯銷日久成為過期貨。
超市省下監察成本
部份分店沒足夠人手檢查過期貨,索性推出送米計劃,「通常啲客收到米就唔會投訴,仲慳番唔使請人」。據她了解,一包500克米成本僅數元,送米計劃絕對能省卻請人執貨的工資成本。
惠康發言人稱,所有分店會定時檢查貨品的期限,「優質監察大使」計劃的目的,是為強化檢查貨品的效率,惟未有透露每月送出米包及撿獲過期貨品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