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目鏡睇影片 病童唔怕做手術<br> 可加快療程 減用麻醉藥

戴目鏡睇影片 病童唔怕做手術
可加快療程 減用麻醉藥

【本報訊】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研發出一個專為兒科病人而設的醫療目鏡,患兒接受治療時戴上目鏡「睇片」,可分散治療時的注意力,減輕痛楚及焦慮,有助加快療程及減少為病童使用麻醉藥,聯合醫院兒科部門明年會進行臨床測試。 記者:梁麗兒

負責的應科院生物醫學電子組高級工程師麥志倫稱,過往曾研發醫療目鏡供弱視人士訓練之用,早前與聯合醫院兒科醫生交流,院方為接受激光治療胎記的病童,播放電視或影片,分散注意力,減輕焦慮不安。「但市面買嘅目鏡主要用作娛樂,例如玩模型飛機,唔啱醫院用,設計針對成人用家,病童用就好易甩出嚟」。參考海外經驗,如美國將醫療目鏡應用牙科治療上。今年4月起他構思及研發本地專用的「沉浸式分散注意力醫療目鏡」,獲創新科技署撥款200萬元作研究經費。
產品採用美國製目鏡(video goggles),本身藏微型播放器,經應科院改良後,目鏡大小適合兒童使用;可調校眼距及焦距,適合近視及遠視人士。另加入頭箍緊扣頭部,即使換姿勢也不脫落;遮光罩則可避免兒童看到治療而感恐懼。醫護人員需於平板電腦中安裝度身設計的應用程式(App),便可下載適合影片。醫生的平板電腦與病童的目鏡可同步看影片,有助了解播片進度或互動溝通。病童另可透過Skype與家人通話。該鏡通過安全測試,證實可保護雙眼免受激光傷害。組件成本合共一萬港元。
醫療目鏡本月起於聯合醫院兒科部門試用,用作激光治療、抽血或打針的病童上,初步見成效,甚至可減少用麻醉藥。明年在該部門作臨床研究,比較病童使用目鏡後的情況及了解家長意見。

可擴至燒傷病人

應科院將目鏡借予傷健協會,協助痙攣人士進行復康治療時減痛。麥稱,目鏡仍有改良空間,如加入病人紀錄及遊戲。另有醫生建議加入虛擬影像,甚至擴展至急症室,讓燒傷病人等候治療時用。
中大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指,病童對住院或醫護人員感恐懼十分正常,多數見到針筒、壓舌板便感害怕,有兒童甚至見到醫生走過也感不安。院方鼓勵父母多陪伴病童,治療間可作安撫及減輕不適。對於新研發的醫療目鏡,他認為具可行性,有助病童適應住院生活。

醫生的平板電腦與病童的目鏡可同步播影片,有助互動溝通。江俊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