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聰明的官員說參考外國例子,很多大型體育場地都不在市中心。這是對的,只是這些不在市中心的場館多是蝕錢和使用率低吧了。兩年前辦亞運的廣州便是一例。據報亞運城體育館及廣州大學城中心體育場,都因地點偏遠,結果亞運完結,公眾使用率及出租率低到想喊。環顧全球,新型體育場館其實都不是「體育館」,一定要集體育、文藝、商貿多功能於一身,才能長線營運。除體育盛事,必要兼顧大型表演,演唱會等活動。而交通配套及附近酒店餐飲不足,往往是新型場館的「死因」。就連曼聯的奧脫福,都不會全年365日有表演,若地點偏遠,誰願在附近建商場食肆,周一至五拍烏蠅,只在周末做生意?如此一來每次活動公眾都投訴唔方便,導致出租率低、難以搞旺的惡性循環。如將體育城建在欣澳,我預計這惡性循環都會出現,就如現在出租率偏低的亞洲博覽館一樣。除大型活動,體育城不少設施都有大量時間開放給公眾,那就更要仔細參詳。如羽毛球館,公眾願花來回兩小時車程到欣澳打場羽毛球,附近只有大片空地,打完就要走;還是較願意到啟德,打完波還可行去附近的九龍城食飯行街?體育城在啟德,起碼可惠及附近居民。只怕若將之踢入欣澳,交通不便使用率低難免,到時又造就香港不用投放資源於體育發展的假象。與其這樣,不如學何輝兄日前專欄話齋,將體育城「斬件」分散在城市各個角落好了。方柏翹now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