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終審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昨正式退休,臨別警告,一股風暴前的陰霾正籠罩本港法治,他遺憾未能與一眾法官共度時艱,「抱歉我要走了,以後每遇困難時刻,我只能當旁觀者,心裏很難過。」他勉勵港人不要氣餒,寄望年輕一代守護法治,「如果認為我離去是一個警號,那麼你們捍衞法治的決心,只會更堅定。」
記者:白琳、黃幗慧
包致金昨出席司法機構為他舉行的告別儀式,黃昏後步出終審法院向傳媒揮手告別。對於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早前炮轟本港司法制度及法官,包官指梁有言論自由,反對她的人也享有相同自由表達不滿,「我堅定不移認同他們(反對梁愛詩)的觀點。言論自由的意義在於可表達反對意見,若果只能表示同意,這種自由很廉價。」
判案有考慮一國兩制
任內處理過多項具爭議性並影響深遠裁決的包致金,遭梁愛詩不點名質疑法官過往錯誤裁決,又指他們不懂中央與香港的關係,包一笑置之,「她認為我們有錯,但我們沒有。香港所有法官判案時,都會考慮一國兩制。」對於梁認為釋法可解決雙非問題,包致金強調《基本法》賦予終審法院有權尋求人大釋法,但終院主動提出以外,其他釋法都是錯誤。他不認為梁的言論會損害司法公義,「若果有人去實踐她的言論,就是另一回事。我沒理據質疑其他法官的勇氣。有時候我們需要信念,我認識那些法官,他們會做對的事。時間會證明一切。」
梁愛詩是否製造法治陰霾的其中一人?包致金只稱這股陰霾來自每一個不尊重一國兩制的人,「這些人不明白一國兩制對香港普羅大眾的意義,就是正在製造陰霾。我看見這股陰霾正以前所未有的凶猛之勢來襲。(I see clouds of a storm of unprecedented ferocity.)這類人並非越來越多,但確實比過往發表更多言論。」
包致金會見傳媒時,言談間充滿離愁。他多次對離去表示遺憾,但司法獨立不會因此動搖,「不用擔心我。如果你假設最壞的情況將會發生,無論傳媒、學者還是法律界,只會更堅定捍衞法治。」他又暗示,相信日後不會獲安排處理具爭議性案件,「午夜過後,我就轉任非常任法官。如果他們想我處理那些案件,自然會叫我留任。我非常抱歉不能與兄弟們共度時艱。」
「傳媒要發揮力量」
包致金在80年代成為法官,也是回歸後首批常任法官,他認為擁護一國兩制有增無減,尤其是年輕一輩,「這群尊重兩制的人在我剛開始事業時出生,現在已到了學有所成的年紀。我不認為香港變了,不論特首是誰,法治與自由都不會動搖。如果只在風平浪靜時對法治有信心,你根本不相信法治。」
他又多次強調,新聞自由是法治基石,傳媒是最重要的捍衞者,「香港人很幸運尚有新聞自由。那些為香港感到憂慮並坐在一旁的人,並不包括記者。傳媒要好好發揮力量,繼續發聲。」包致金退休,由與他同齡的鄧國楨接任,法律界憂慮換血令終審法院判決變得保守。
包致金司法生涯40年
姓名:Syed Kemal Shah Bokhary
年齡:65歲
家庭:已婚,妻為高院法官包鍾倩薇,育有三女
教育:中學在香港入讀英皇佐治五世學校,及後到英國攻讀法律
工作:
1971年成為香港大律師
1983年獲委任為御用大律師
1989年獲委任為高等法院法官
1993年獲港督彭定康委任調查蘭桂坊慘劇
1994年獲委任作上訴庭法官
1997年成為香港回歸後首批終審法院常任法官
2012年獲頒授大紫荊勳章
2012年不獲續任退休,轉任終院非常任法官
任內部份爭議性案件:
1999年居港權《吳嘉玲案》
2001年居港權《談雅然案》
2007年同性肛交《丘旭龍案》
2010年外交豁免權《剛果案》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