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場特惠生果金風波再挑起全民退休保障的爭議,正值全城鬧爆「強積金,靠唔過」;工黨張超雄力撐全民養老金是基本權利,由勞、資、官三方供款,財富重新洗牌,基層生活才有保障。主張自由經濟的科大經濟學系系主任雷鼎鳴則極力反對,認為全民養老變全民付鈔,歐洲諸國爆煲前車可鑑。
張超雄:每月3000蚊係權利
張超雄已許多年沒看過強積金戶口紀錄,「費事嘔血」;他說打工仔要九折支薪,還被高行政費蠶食,「唔蝕算偷笑」。他主張全民退休保障,哪管地產商還是地盤工,退休後人人每月有3,000元養老,這不是敬老,也非扶貧,「係我哋應有權利」。張超雄曾在美國工作十多年,美國社會保障局每年都去信提他,退休後每月可獲千多美元養老金。以香港為家,卻要受美國保障,說來諷刺。重返立法會,他首個戰場不是特惠生果金,而是全民退休保障,「家仲唔做,人口繼續老化,到時真係做唔切」。
長者及其子女同樣受惠
「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早年經學者和精算師研究後,建議採勞、資、官三方供款模式,從強積金中勞資供款各抽2.5%,政府則斥資500億元作種子基金,並向千萬元盈利的企業額外徵收1.9%利得稅,款項由政府管理,每月向長者派發3,000元。全民退保其中最受爭議是隨人口老化,開支將如無底深潭,有經濟學者推算,2041年65歲或以上人口達256萬,政府每年額外開支要近千億元。張反駁,香港外滙儲備達2.3萬億元,也非全由政府注資,勞資各須供款及額外徵稅,到2041年政府開支僅269億元。出生率減少,勞動人口降低,社會也憂慮全民退保將種下「長者享福,青年埋單」,甚至出現如日本「啃老族」現象,即子女不工作,靠父母養老金過活。張超雄說:「老人受惠,唔等如年輕人唔受惠」,他舉例指,若子女現時每月給父母6,000元生活費,將來雙親可領養老金,也可減輕子女財政支出。張超雄對全民退保在未來五年會否真正落實,不敢樂觀,「扔咗2,200(指特惠生果金)出嚟,餓你唔死,但叫做咗,冇政治壓力」。當年政府推銷全民養老金,後來改推強積金,工聯會轉軚支持,「佢哋認為得番個桔都好過冇,結果我哋全部九折支薪」。
雷鼎鳴:跨代負擔隨時崩潰
說到長者生活津貼將硬闖財委會,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系主任雷鼎鳴劈頭一句:「政府家個方案唔夠好,過唔到都唔可惜!」他不是撐撤銷資產審查,而是認為建議中的入息及資產限額定得不夠嚴謹,與全民退休保障只差一線,「長遠一定頂唔順」。強積金是打工仔的夢魘,在他眼中卻是唯一良策,認為只要實施「自由行」,「肯定支持到退休生活」。雷鼎鳴不願披露年齡秘密,但假若他夠65歲、若「特惠生果金」人人有份,他說一定會去申領。「以前交咗咁多稅,有得攞點解唔攞番啲?」雷鼎鳴認為,大部份港人均有「唔好蝕底」的心態,即使不需依賴這筆錢維生,亦會照樣申領。因此長者生活津貼必須設入息及資產審查,且越嚴謹越好,否則將為政府財政帶來極大負擔。他認為政府現方案雖有審查,卻不斷強調資產上限會盡量寬鬆,「即係冇用啦!」對於有議員提出撤銷審查,並將之視為過渡至全民退休保障的短期措施,雷鼎鳴堅決反對。他指,全民退休保障依賴勞動人口供養退休人口,但香港人口持續老化,2041年時平均每個打工仔要供養0.88個退休人士,「根本唔夠人畀你(政府)抽稅」。
指三方供款「兩頭唔到岸」
至於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提出的三方供款建議,雷反駁指「只係將啲錢由左袋拎去右袋」,抽走強積金一半供款,到頭來可能連累強積金的回報率,「兩頭唔到岸」。政府雖有份供款,但「羊毛出自羊身上」,供款終究由納稅人承擔。將來如有人要求調高津貼金額,整個保障制度甚至有可能崩潰,預先儲起的資金「頂唔到幾耐」。雷鼎鳴認為,跨代負擔退休人士生活的方式行不通,惟有「自己嗰代養番自己嗰代」的強積金才是上策。他承認以往強積金管理費高昂,約三至四成供款被管理公司「㩒住搶」,影響回報率。不過,強積金如能全面實施自由行,同業競爭拉低管理費,回報率反彈,「肯定支持到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