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所謂老去,不是額角添上皺紋,不是髮鬢融入雪霜,是勞碌半生後,身軀朽壞仍然要天天餓着肚皮,被迫在街上拾紙皮找生活。2,200元長者生活津貼是梁振英政府的皇恩浩蕩,卻是不合資格長者嘗不到的美果。公公婆婆勞碌一生,最終仍然被重重審查制度拒諸援助門外。
記者:張嘉雯、王家文、袁樂婷、陳雪玲
鍾孝平家住葵涌邨,每天清早7時半就到酒樓飲茶,「全葵芳最平呢間,一盅飯連埋茶都係15蚊,好大盅㗎,可以食到好飽,晏晝都唔使食」。訪問約在9時,平叔看了看酒樓的門口,說人多,不飲茶了,不如到公園傾談,然後一拐一拐的走向長椅,捱餓其實是因錯過了「平價飯」。
與失業子同住不獲綜援
平叔今年73歲,六十年代開始在塑膠廠工作,後來工業北移,塑膠廠倒閉,他自2000年起失業,「嗰時人工未夠1萬蚊,補咗7萬6千蚊,之後年紀大,冇人請,啲錢慢慢用晒,無伙食(家用)畀,爭拗吓、磨擦吓,(與太太關係)越拗越惡劣」。沙士期間,街坊介紹他當廁所清潔工,月入約4,000元。三年前的一天,他突然中風,留院大半個月,出院時完全不會走路。平叔申請過綜援,卻因與家人同住不獲批,兩個兒子一個當維修技工,一個失業,都付不起家用,他的生活僅靠每月1,395元傷殘津貼。每早他只吃一餐,下午餓了頂多再吃一個3元的菠蘿包,醫院覆診每次100元,還未計車資。
平日中午過後,他偶然會探望舊工友,「佢哋問:『平叔你食咗飯未呀?』,佢哋帶飯㗎嘛,我話未食呀,佢哋就一人裝一匙畀我,咪又一餐囉,冇辦法啦,你窮,冇得講尊嚴㗎喇」。根據現行的長者生活津貼方案,平叔享用不到,「要資產申報,即係要拉埋太太嘅資產,你哋兩個唔啱一件事,總之佢(太太)唔申報都係攞唔到(長者生活津貼),你照填,到時又話你呃政府,犯刑事」。
訪問完結前,平叔再次經過酒樓,記者說,「其實你家可以去飲茶㗎喎」。平叔揮揮手,說:「唔飲喇,費事阻你哋時間呀。」記者問,「係咪因為今日太晏,所以15蚊飯賣晒呀?」平叔逕自走着,輕輕回了一句:「係呀。」
72歲婆婆撿棄置生果食
和平叔一樣的長者在香港隨處都是,包括在北河街拾紙皮的72歲黃婆婆,在港無親無故,只靠生果金度日,她抱怨物價飛漲,「以前買嚿魚只要5蚊,家要20、30蚊,成日一嚿魚要分兩餐食」。黃婆婆常在水果檔找紙皮,遇到被人棄置的生果會取去食用,最愛吃榴槤,「有咗特惠生果金,起碼可以買嚟食番次」。小恩小惠的2,200元、斤斤計較的18.6萬元資產審查,對平叔、黃婆婆這些勞碌半生的長者而言,會否太過荷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