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QE3效應殺到,金管局四日內要兩度向市場注資共144億港元,以滿足對港元的需求,防止港滙升穿7.75的強方兌換保證。有指這些資金中不少是流入港股的指數基金,令港股出現九連升的局面。有對冲基金更出口術,指之前大手下注賭港元升值的期權仍未平倉。一時之間,一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格局,間間大行高唱歌神的金曲「啲錢係會繼續嚟」。
套息交易無利可圖
傳媒雖然對金管局的注資隆重其事,但我認為,這並非一個分水嶺,一來過去金管局沒有注資這兩年多以來,樓市依然創新高,金管局不接錢不代表資金沒有流入。再者,金管局對上一次接錢,是2009年12月,該輪因為首輪量寬觸發的熱錢狂潮,令金管局合共向市場注入6400億元,也令港股升近倍,相比之下,今次注資僅逾百億,即使恒指九連升的累積點數亦只有844點,可說小菜一碟。反而較金管局接錢更吸引我注意的,是早前彭博社一篇報道,指9月的外滙交投按年大減39%,以一個每日成交動輒4萬億美元的市場來說,四成便意味交易少了1.6萬億美元!外滙炒家變塘邊鶴的原因,是套息交易(carry trade)這種借低息貨幣投資高息貨幣的投資策略,在利息愛鬥低的大趨勢下,已變得無利可圖。過去幾個月更地雷處處,好像借美元投入巴西貨幣雷亞爾,滿以為可以賺取高達7.25厘的高息,但因為當地經濟突轉差,雷亞爾急貶值而倒輸。另一個套息指定動作,就是沽美元買澳元,誰料澳洲經濟被中國拖累,令澳元一年內要連減五次息兼且大貶值,息率走勢還一路向下,其他高息貨幣如新西蘭及瑞典莫不如此,所以一個追蹤套息交易利潤的指數,已跌至2011年以來新低。高息貨幣要減息貶值自救之餘,大國經濟又充滿不明朗。美國近日數據顯示經濟動力回升,但那邊廂企業又紛紛示警,加上總統大選在即,而高達6000億美元的財政懸崖(一籃子稅務優惠及政府開支計劃將於明年1月到期,導致財政政策大收縮),若因為兩黨企硬而未能避免,隨時會把美國拖向衰退。歐洲依然令人頭痛,看看日本出口去歐洲9月暴跌21%便一清二楚,日本顯然也自身難保。
投機亞洲貨幣尋出路
在這種不確定性下,看不透的大戶即使手上有的是平錢,大多不敢輕舉妄動,但總不成落閘閂舖,所以中國經濟乍現見底訊號,儘管部份數據如工業品出廠價格(PPI)仍然疲弱,但已獲資金青睞,推動人民幣再創新高,香港亦順理成章,成為熱錢炒中國經濟復蘇的窗口。今次QE3熱錢潮,縱然在熱錢流竄的總量上,未必及得上首輪量寬,但由套息交易低迷折射出來的資金欠缺出路現象,卻可能令港元及其他亞洲貨幣更受注目。要觀察熱錢會否繼續強攻港元,更值得留意的,可能是套息交易活動及外滙波幅。丘亦生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