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熱錢不斷流入,繼前日亞洲時段兩度注資後,金管局昨日清晨在紐約時段再沽出30.62億港元,自上周六早上起至昨日,該局四日內已四度向市場注資,合計143.62億港元(等於買入18.5億美元)。銀行界稱,外滙成交量昨明顯增大,平均沽盤規模由之前約1000萬、2000萬美元,增至5000萬至1億美元。
共接143億港元買盤
港元持續強勢,金管局前日在亞洲及紐約時段,三度向市場合共注入96.88億港元,以維持聯繫滙率穩定,今日銀行體系結餘將增至1630億元。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表示,金管局近日連續在市場購入美元,屬聯滙制度下港元滙價的正常操作,但對沽港元行動的規模則不作評估。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稱,資金流入包括香港在內的亞洲市場,買入貨幣、股票及債券,原因除美國推出QE3外,亦來自早前部份企業購入過多美元需要平盤,或自身資金調動等,目前難以預料資金流入會持續多久,須視乎外圍環境變化、經濟狀況及企業業績等。他又指出,香港銀行短利率已接近零,即使再有熱錢流入,對銀行同業拆息影響亦有限。
銀公:資金或買樓
銀行公會主席馮婉眉表示,暫未見炒賣港元情況出現。她認為,外圍經濟回穩及低息環境持續,會繼續吸引投資者將資金投入實物資產,對樓價有支持作用。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說,隨着金管局持續以兌換價沽出港元,外滙市場成交量昨明顯放大,不排除有投機盤參與活動,但目前遠期港滙折讓水平仍有限,1年期僅約80點子,不及以往市場對港滙交投具很大興趣時,遠期折讓達數百點子水平。
小知識:銀行體系結餘
The Aggregate Balance
銀行體系總結餘,其實是反映銀行與銀行之間,完成相互交易找數後剩餘的閒資(idle cash)總和,存放在金管局賬戶內。在一般正常市況下,結餘規模達30億元,已足夠應付日常銀行間收付的平盤需要。當熱錢流入,不斷有代表海外基金的銀行想買港元、沽出美元,但因外滙市場上再無對手銀行,願意以每1美元兌7.75價位,沽出港元承接美元沽盤,於是便剩下金管局接盤;該局作為銀行體系參與者的其中一員,一接盤便等於由該局向交易對手銀行開出一張港元支票,以支付其沽港元買美元的行動,於是銀行體系間的閒資結餘即相應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