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固定滙率,都有脫鈎的風險,就算是金本位之下的貨幣,也有脫離黃金的風險。今年中開始,人民幣兌港幣滙率一直在升。10月開始,升勢再加劇。遇到這種情況,通常都有半桶水跑出來說:「掛人民幣好過。」叫掛人民幣的人,就是不明白貨幣發行局運作。首先,固定滙率的大前提,永遠是一隻小的貨幣,掛一隻大的貨幣。港元聯繫滙率,港幣是小,美元是大。大和小的差距,要足以令關係保持永遠單向。換言之,無論港元這一方發生甚麼事,有任何大型操作,理論上都不足以影響美元。相反,美元一方發生任何變動,港元這一方無論做甚麼,都改變不了那股力量。這是掛鈎的基本。
人幣規模不足以做錨
人民幣的規模,足夠讓港元掛上去嗎?在境外自由流動的人民幣,對不起,規模絕對不足以做港幣的錨。境外境內的加起來,夠嗎?夠。不過,當人民幣自由浮動和自由兌換的時候,人民幣又會否長升長有呢?人民幣兌其他貨幣的滙率強勢,好多人理解成國家強大。這是18世紀的思維,錯得很。以前的世界,出口強,貨幣兌換需求大,滙率自然升。出口強,也等於國家強。不過,當出口強,需求卻被抑制,就會出現人民幣那種單向的現象。簡單講,要是撤銷各種貿易和外滙的限制,需求被釋放出來,將會有大量人民幣要換成外幣。當人民幣自由兌換,改變遊戲規則,有理由相信,屆時人民銀行濫發的傾向不會比今天的聯儲局低。當年港元選擇掛美元,除了因為美元是國際結算單位,也是最流通的貨幣。未有挑戰者之前,港元除了掛美元,唯一出路就是浮動滙率。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