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十年人仔幾翻身 - 盧先亞

好不主席:十年人仔幾翻身 - 盧先亞

前兩天要趕赴深圳開會,匆忙過關之際,才發覺身上沒帶人民幣,而港幣在內地早不吃香,為求有人仔傍身救急,所以隨便就在一間找換店滙兌。收了我的1000元港幣,店內小妹熟手的把百元面鈔放進數鈔機,沒兩下聲音,全交我手。不過我還在呆呆的等着,事關我仲以為佢未找足錢,因為手中就只係一片紅,沒有雜色,即係齊頭,冇尾數,連多一個銀用都冇。
直到佢以「做乜仲唔過主」的眼神提點,我先赫然醒起人民幣滙價近日再度攀升,兌美元更創下2005年滙改以來新高,兌港元更首次「破八」,家陣1000蚊港紙咪換800人仔囉,計落仲可能係佢豪咗一個幾毫畀我,免煩找零。

陸客爭日用品 市民受罪

其實這陣子的內地傳媒,紛紛以港元「破八」為題大幅報道,其中不乏鼓勵來港消費以彰顯人仔的購買力。十年人事幾番新,十年人仔更是幾「翻身」。講番十年前,100蚊港紙係換百幾蚊人仔,仲有嗰陣內地嘅物價仍然偏低,城市話題係港人假日北上消費成風。當日有邊個會諗到時移世易,只不過短短十年時間,中港之間的跨境消費現象已出現大逆轉。
其間港元不斷貶值,購買力亦不斷萎縮,而強國不但富起來,幣值也一樣強起來。以前係港人趾高氣揚咁返內地消費使錢、投資買樓,現在卻是角色對換,輪到人哋興高采烈喺我哋度買呢樣、炒嗰樣。「北上招搖」成了今天的「北水南調」,情況猶如以前自己扮晒老細,不過家陣要服侍番人轉頭,你話心理上又點會平衡。
所以話內地嘅消費能力同資金,既推動了本港的零售產業,也推高了資產價格;連帶激活了其他經濟環節,但同時激化了港人和內地人之間的矛盾,並種下社會躁動的因由。有說從剛過去的「黃金周」數字所得,陸客整體消費減少,反映內地經濟放緩,香港面對陸客的旅遊壓力亦會相應降低,社會「河蟹」可期。這明顯是以偏概全。實際上,今年黃金周到港陸客數字仍有增長,不過「平(其實有個更傳神嘅英文字)客」居多,所以名店門口只見冷清,反而啲日用品商舖卻現搶購人潮,當然咪又係搞到啲小市民,都仲未計一齊「露營」嗰條數。睇個勢,此情此景已成氣候,即係訪客越多,經濟產值越低,社會同時面對嘅衝擊越大。
最後講番人仔升值,喺「冚家Linked(即聯繫滙率)」制度之下,香港並不享有貨幣自主,亦即沒有具備藉由幣值調整以配合經濟環境的條件。港紙惟有與美元同升共跌,唔使預計已可斷言,通脹水平勢因「輸入」原因加劇。而政府剛公佈9月份本港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上升3.8%,已高於市場預期的3.5%,不過肯定尚未反映到「破八」效應,而其時亦只有基層此起彼落的「破罵」聲。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