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從來是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的弱項,幾個月前他在英國及以色列鬧的笑話還讓人記憶猶新,要在外交政策辯論中勝過奧巴馬實在不容易。果然,在昨天的最後一場辯論中,羅姆尼多了幾分拘謹,只能照預先準備的材料攻擊及還擊,例如在利比亞領事館遇襲及中國問題上做文章,其他事件只是蜻蜓點水般輕輕帶過。倒是奧巴馬比較揮灑自如,一方面為自己的中東及中國政策辯護,指他的政府已採取有力政策應付危機;另一方面則批評羅姆尼經常前言不對後語,幾個月前指俄羅斯是頭號大敵,現在又指阿蓋達才是最大威脅。
從即時反應及民調來看,奧巴馬在第三場辯論中稍勝一籌,擊敗羅姆尼,不過,奧巴馬的優勢並不明顯,至少不像第一場辯論那樣勝負分明,技術性擊倒。可以預計,今次辯論對整個大勢沒有太大影響,奧巴馬頂多只能成功止血,未必可以挽回九月時的優勢。事實上目前多個民調都顯示奧巴馬跟羅姆尼叮噹馬頭,誰也沒有甚麼優勢。跟幾場大選辯論前被一致看淡的情況相比,羅姆尼真有點敗部復活的味道。
羅姆尼在選前幾個星期能夠收復失地,除了因為奧巴馬在第一場辯論沒精打采,大意失荊州外;共和黨選民及支持者回歸也是關鍵因素。應該看到,共和黨今屆進行了一場漫長又史無前例地激烈的初選,一直領先的羅姆尼備受其他候選人攻擊,特別是保守派及茶黨幾乎毫不留情的揭他的瘡疤如稅務紀錄,把他弄的灰頭土臉,幾乎下馬。幸好其他共和黨候選人問題更多,醜聞更不堪,又無法爭取中間選民支持,最終羅姆尼有驚無險的成為黨的總統候選人。
經歷過這樣一場慘烈的初選後,羅姆尼及共和黨都遍體鱗傷,需要一點時間復元,需要一點時間穩定軍心。到大選還剩下幾個星期,共和黨人及支持者回過氣來,明白到真正的對手還是民主黨及奧巴馬,黨內的分歧變得次要,過去的私怨可以暫時放下。當共和黨人重新歸邊並且力挺羅姆尼時,奧巴馬跟羅姆尼的差距便開始收窄,在部份關鍵州分如佛羅里達甚至出現領先的優勢。
不過,奧巴馬在多個關鍵州分如俄亥俄(Ohio)仍然有些微優勢,羅姆尼要在餘下的兩個星期全面扭轉劣勢並不容易。目前最可能的結果是他像2004年民主黨的克里(John Kerry)那樣,力戰到最後高票落敗,未能為共和黨重奪白宮寶座。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