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anker賣飯盒搞補習<br> 劍橋生辦學捧精英

iBanker賣飯盒搞補習
劍橋生辦學捧精英

倫穎豪(Samuel)及關應開(Eric),畢業於世界一流學府英國劍橋,其後一起加入投資銀行做Banker。這兩位他人眼中的天之驕子,偏偏不甘凡事聽命上司,每日於投行過着「㩒掣、賺花紅、過日辰」之刻板生活,決定創業搞補習,誓要事業、人生「自己話事」!
Samuel原本在瑞信做風險管理,Eric則於摩根大通從事衍生工具交易工作。2010年中,與其他曾於不同行業打滾之劍橋及牛津大學的舊生,聯同機構投資者,催生Senate House Education教育中心,主打訓練學生創意、批判性思考,提供入讀英國名牌大學貼士。
機構成立以來,報讀課程學生人數逾千人,每年均有數十名學生,成功考入英美名牌大學。

實踐理想 不任人擺佈

「好多人問我哋係唔係俾人裁,先出來自己撈,我要強調,我哋離開投行,都係自己選擇。」現為教育中心董事的Samuel,之前離開投行的庇蔭,選擇自己打天下,無非不想任由擺佈,要實踐自己的想法,「做投行好多事都冇得控制,就算升到一個位,有好多下屬,最後決定都係要睇總部,你冇話事權。」
由打工仔變老闆,兩人坦言,起初需要一段時間適應。現職中心營運總監的Eric表示,過去投行工時長,一放假會盡情休息;相反,現在要為自己負責,因此無時無刻均為公司籌謀。
除放棄私人時間,他們棄投行而去,亦等同失去巨額花紅,「如果做投行,冇錯頭幾年係賺多啲,但做人要睇長遠,如果今次我哋成功,以後嘅prospect(前景)會更大……有時唔係只係為錢,做投行攞到好多bonus當然開心,但我有學生攞到全費獎學金去牛津、劍橋,都係一件好開心嘅事。」

最大難度 獲取信任票

Senate House團隊最大賣點是年輕,但同時是公司最大缺點,要花一定時間才能說服學校校長向他們這一群社會新鮮人投下信任一票,並與他們合作。
Samuel又強調,創業令他的眼界不再局限於金融市場,更可涉獵不同的範疇,包括人事管理、市場推廣等,「冇錯,做投行收入可以好隱定,之後順利結婚、生仔。不過如果仲做投行,我只係會接觸到投行嘅人同事。我嘅野心,係賺取人生經驗。」
Samuel表示,只有創業,才可盡早實踐他的理想,「我最想就係可以賺到錢之餘又幫到人,創業帶畀我成功感,呢一刻我係唔會返入去投行。」
年輕人,要有火,他們兩人不認為放棄投行工作是甚麼大事,更反問「好多80後、90後都話要創業,但有幾多個最後真係付諸實行?」